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你看看庞统临死之前说了什么

念桃说历史 2024-04-14 05:16:46

《三国演义》一直是活跃在影视屏幕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在那个时局动荡、朝政不稳的封建年代,皇帝成为了各个诸侯趋之若鹜的精神命脉,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不管是像袁绍袁术这样的四世三公家族,还是张绣这样的后起之秀,他们的存在仿佛是为了印证魏蜀吴三国的强大。

能一统天下者不但要有一身本领和常人没有的气魄和胸襟,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群支持辅佐自己的忠臣良将。

当时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也让诸葛亮和庞统的名号早早就深入众人心中,一时间人人都对这两个人的真实能力抱以期待。

不过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刘备在机缘巧合下接连得到了两个人的支持,但最后还是没能称帝,蜀国霸业功亏一篑让人惋惜,那么刘备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其实看看庞统死前的那句话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刘备之仁

刘备的这一生是让人感觉极度纠结的一生,作为中年才得以施展抱负的皇亲贵族后裔,刘备的蜀国和曹操建立的魏国以及孙权建立的吴国完全不同,少年得志年少老成的他们根本理解不了刘备为了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付出了多少心酸努力。

早年间的刘备虽然嘴边常挂着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之名,但是到他这一代皇族家底早就败的差不多了,衣衫褴褛节衣缩食的他,只能靠着织草席来勉强度日,真正改变刘备一生的起点还是结识了关羽和张飞,三个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桃园结义之情,自此后满怀一身抱负的刘备也才有了实现抱负的一番资本。

刘备的这一生注定是要比其他人更加坎坷,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是刘备的出山之作,在满眼都是将军、诸侯的大帐里,刘关张三个人是最不起眼的,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杀了华雄,斗得吕布不敢轻敌,这是他扬名立万,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此后的他有了名气,有了军队,更组建了一定规模的编制,还有了一批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忠臣良将,按照别人来说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身份落差,恐怕早就开始产生了心理变化,但刘备不然,不管是市井街头的小贩,还是一国之君他始终都没有改变过他最初的性格,那就是仁。

因为仁义,刘备不愿陶谦受辱,这才接替徐州和曹操过早是撕破脸皮,因为仁义,他收留吕布,他哪能不知吕布狼子野心,这也为后来徐州之祸埋下隐患,因为仁义,刘备不忍责罚丢了徐州的张飞,这才又颠沛流离寄人篱下。

因为仁义,刘备面对刘璋的假仁假义却仍难以下定决心攻取益州,这才害得庞统惨死落凤坡,因为仁义刘备这才放心让关羽一人驻守荆州,但恰恰是因为仁义这才对关羽疏于约束,中了东吴吕蒙的计策,关羽被擒荆州已丢,让诸葛亮的三国鼎立之势成了一句空话。

因为仁义,刘备无法直面关羽张飞二人之死,所以这才有了他与诸葛亮、赵云等人分道扬镳,执意领着数十万大军奔赴吴国为弟报仇,却不成想火烧连营,成就了陆逊却败了自己十余年的蜀汉基业。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刘备不仁义,那也便没有三人结义,也便没有从公孙瓒处招揽赵云的机会,更不会换来诸葛亮甘愿死心塌地的辅佐,也不会所到之处百姓摇旗呐喊欢呼雀跃,这是属于刘备的悲哀,也是蜀国王朝的不幸。

计赚卧龙凤雏

相比于身边这些武将对自己死心塌地的顺从佩服,真正耗费了刘备半生心血的还是如何网罗文臣,眼看着东吴孙坚时期就留下的张昭周瑜,还有曹操手下的荀彧、郭嘉、程昱等人,刘备开局的谋士真可谓拿不出手。

糜竺糜芳这几个人小打小闹还行,对付顶尖谋士只能自取其辱,就算有再多关张赵,没有善于制定计策的谋士也难成大业,所以刘备这才迫不及待的要去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第一次听到卧龙凤雏名号还是在水镜先生住所,所以怀揣着满腔热血和信念,刘备这才带着关张二人三顾草庐,诸葛亮神机妙算,哪里不知道刘备心里打的小九九,同时他也知道水镜先生后来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其实可能换做一般的君主来看,你诸葛亮架子这么大,我屡次来拜访你都视而不见,还故意躲着我,那我不如换个谋士用,可刘备却不然,一方面是他相信水镜先生的眼光,另一方面他确实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人心毕竟是肉长的,诸葛亮看着刘备的低姿态也十分动容,第三次再拜草庐两人这才有了探讨天下大势的隆中对,而诸葛亮的这一出山真可谓以一人之力改变了天下局势,毕生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目标的他就这么耗尽了自己的心血。

刘备显然不只将目光放在了卧龙身上,对待凤雏他同样有兴趣,因为他手下能干的武将太多了,一个诸葛亮根本治不住,这是他的幸福同样也是日后的烦恼。

只不过早期面对相貌丑陋的庞统,刘备打发他做个县令倒是有些怠慢,张飞带着庞统找到大哥,刘备这才知道自己险些酿成大错,“小心眼”的庞统还要拿捏一下刘备,假模假样的说要另寻去处,眼见刘备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将宝马相赠,庞统这也坚定了自己效忠汉室的决心。

其实事情一切都在像好的地方发展,坐拥五虎将外加卧龙凤雏的支持,刘备一统天下看来也就是时间问题,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刘备在一无所有时疯狂壮大自己的队伍实力,却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功败垂成,一切都还要从夺取益州庞统之死说起。

刘备失败之因

刘备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高估了自己的仁,低估了敌人的恶,荆州是刘备站稳脚跟的一个战略要地这是事实,但是总体看来,如果刘备没有占据益州,那么也便形不成三国鼎立的掎角之势,这是从战略位置来看益州的重要性。

但是刘备身为蜀国的君主,却总是优柔寡断,遇事不决,其实说白了他就是既想留个好名声,又想白捞好处,庞统的死就明白的说明了这一切。

在《三国演义》《三国志》和有关影视作品评书著作中对庞统的死描写的不尽相同,有的写刘备与庞统谈起益州大事,刘备袒露心声说自己对同袍刘璋下不去手,害怕遭到天下人谩骂,庞统这才自己设计让敌人在落凤坡伏击自己,刘备也落得个师出有名。

有的则写到庞统建议刘备借着酒席让魏延舞剑杀了刘璋,可没想到刘备勃然大怒,不但拍案而起还训斥了凤雏一番,而且之前庞统还一直阻拦着刘备不要寻求诸葛亮的建议,这让庞统信心严重受挫,行军途中没想到走到了落凤坡中了埋伏,只留下一句“吾今日生死乃天命也”。

而知道军师惨死的刘备当即调转军队向益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实不管是哪种真实情况,刘备夺取益州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庞统惨死,这才有了他愿意跟同宗之好反目成仇的好戏。而刘备坐拥卧龙凤雏最后却未得成功也让人颇感惋惜,究其原因庞统早已临终前预示。

不管庞统是怎么死的,归根结底都是刘备指挥不当造成的,庞统明明给他出了一条妙计,但是刘备却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要知道古代成大事者都必须不拘小节,可刘备却决定一意孤行,这是让庞统十分无奈的。

换个角度来说,一个领导的身边有不少能出谋划策的下属,但是对于下属提的好建议他总是这挑刺那挑刺,明知自己的方法不行还要坚持,那像庞统这样的才士就是再有十条命也不够刘备折腾。

而且从刘备的蜀汉集团来看,除了一开始的班底,刘备所能依赖的大将几乎全都是原来的外敌投靠,相当于他几乎没有怎么发掘过蜀国内部的后备人才,这也导致了他死后的几十年里,蜀国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刘备在用人上有着很大的短板,不善于发掘使用人才的他总是陷入刚愎自用的怪圈,其实也多与他那可有可无赖以信奉的“义”有很大关系,所以庞统临死前才明白并非自己能力有限,只是跟了这么一个不惜才的主公也是自己天命所在了。

庞统死后,刘备仿佛也陷入了失败的怪圈,自立为汉中王后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其实这一方面是天运所在,另一方面还是蜀国内部人心不齐所导致的,曾经的一手好牌让刘备有了实现理想的希望,但自己的不加珍惜又让一切希望化归虚无,这其中的心酸苦楚刘备也怨不得旁人,只能是自己的自作自受罢了。

1 阅读:52

念桃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