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民,来源:恋爱婚姻家庭杂志婚恋120|感情中,你是“奉献型人格”吗?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3年前的个案宣判,仍牵动着大家的心。有年轻人很是害怕和担心,到底什么是真爱?我们怎样才能安心享受爱情,而不是一味地“奉献与付出”? “奉献型”人格的人,很累很辛苦,总是以别人的喜好来确定自己的价值,甚至连爱情都是对方说了算,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爱什么,总是活在别人的价值里。有人说,“奉献型”人格的人是被对方PUA了,事实上,在长期的成长与生活中,这样的人一直是自己PUA自己,他们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别人的评价来决定自己的价值。我们怎样才能安心享受爱情,而不是一味地“奉献与付出”呢?事实上,爱情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相处方式。在人际相处中,有人一味靠奉献与付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讨好型”,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内在需要,只是一味地迎合对方的需求,为了获得表面上看起来的良好的关系,也有可能是为了避免矛盾和冲突,采取“息事宁人”的相处方式。可是在长期相处中,没有人受得了只有自己让步、对方从来不会付出的人际模式。因为,表面上的“讨好”最终是为了获得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如果一味付出、讨好,始终换不来对方的肯定的回馈,就无法继续下去,关系就到了尽头。实际相处中,一旦发现对方总是不会付出、不知回报、不会暖人心,就要适时止损,及时中断关系。当然,有的人在相处中一味地希望对方为自己付出,不懂自己如何向别人表达情感,也是一种变相的“奉献型”而已。
一个有自己的价值感、懂得在感情中收放自如、安心享受爱情的人如何养成呢?首先,在婴幼儿时期,尤其是0~3岁,要有安全感依恋的关键期,不要多次寄养或者委托异地的老人代为抚养。其次是重要抚养者的情绪回应,孩子是知道别人喜不喜欢自己的,我们称为来自抚养者的无条件的爱。这个时期被关照得好的孩子会获得良好的依恋体验,懂得在亲密关系中的爱的感受。有的抚养者挑剔婴儿,“太难带了!”“怎么这么笨?”“怎么始终吃不饱?”或者对孩子的啼哭没有足够关照,慢慢地这个婴儿就会变得不怎么哭,或者没日没夜地哭,以后在人际交往中,情绪变化也比较激烈。外界的要求过高,总是严肃或忽视的陪伴方式,会导致孩子在后期的相处中以讨好、迎合的方式,来建立他自己的人际互动模式。长大后,人们拥有的技能和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是上学之后,在学校教育中和人际互动中的肯定性反馈,是自尊的重要来源,是价值感的体验。一次次的成功感的体验,就会帮助一个人最终成长为有着自己的价值感和良好自尊体验的人。因此,在青春期最重要的成长时期,给予青少年足够的表达的机会,如果因为和父母或者老师的意见不一致就被贬低、远离或者谩骂、虐待,就会导致青少年失去成年前最后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未来的学业或者人际相处中出现问题。当然,也有可能一些特殊的经历如家庭突遭变故、亲人突然丧失等,导致青少年一时间无法面对与解决,陷入情绪危机之中。总之,一个有着自尊体验、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健康的成年人,才不会在爱情中一味地奉献,他们会享受爱情,体验幸福!作者:王世民,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安徽省唯一中国家庭教育专家组专家、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来源:《恋爱婚姻家庭》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