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本章主要讲:“道”生出万物,同时“道”回收万物。
译文:“道”不断的向外输出能量,创造出世间万物。即使这样,天地之间也没有被万物填满。“道”是如此深不可测,看起来就像万物的发源地。“道”不只创造万物,同样回收万物。磨掉万物的棱角,分解万物的形体,混合万物的灵气,最后在万物消逝之际,与万物同化为一体。“道”就是这样以似有似无的状态存在着,并且存在了很长的时间。我也不知道“道”是谁生的,总之比天地的祖先还要早。
思考:本章中,老子对“道”的每一句描述,都是老子感觉出来的。因为,老子无法看到这个过程,不只老子无法看到,任何人都无法看到。所以,这一章,也可以说是是老子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来的。老子总结出了,“道”生万物,“道”灭万物。
在老子之后两千年的今天,我们依然回答不了这个的问题,就是“万物从哪里来,万物回到哪里去?”所以,我们对于老子所说的万物从“道”中来,又回“道”中去,就无法做出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因为我们,也没有答案。我们只能选择相信,或者不信。
我想改变一下老子的描述,改成万物从“混沌”中来,又回到“混沌”中去。“混沌”就类似于“道”。我为什么要用“混沌”这个词呢?下面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近几年,有一个比较火的词汇,叫做“元宇宙”,相信大家都听过。“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简单点来说,就是我们通过0和1两种数字代码,通过编程手段,借助于计算机服务器,所构建出的数字宇宙。
假设有一天,我们在“元宇宙”中设计出了地球,设计出了生态,设计出了有思想的人类。我们现在的地球已经存在45亿年了,如果再有45亿年,我相信,我们一定早就能够创造出“元宇宙”中的地球和人类。然后,这些“元宇宙”中的人类,他们开始思考“元宇宙”中的万物是哪里来的,最终又会回到哪里去。我相信他们也永远想不明白。
道理很简单,因为“元宇宙”中的万物,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段计算机中的代码,这些代码不过是一长串0和1的数字符号。我们编写出了这段代码,让这段代码在服务器上运行,“元宇宙”中的物体就能被创造出来。当我们在服务器上删除了这段代码,“元宇宙”中的物体就会消失。我们就是“元宇宙”的神。
为了不让“元宇宙”上面的代码过多,导致服务器过载,我们还可以给元宇宙中的所有代码设定一个自动销毁的时间。这个时间,对元宇宙的万物来说,就是“寿命”。时间到了,这段代码自动删除消失。
我相信,“元宇宙”中的人类,即使再有本事,科技再发达,也无法逆向推出自己究竟是通过哪一段程序被创造出来的。因为他们造不出逆向推导代码的机器。就好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我们会隐约感觉到,世间万物都是通过阴阳被编译出来的,但是阴阳在万物身上具体数量的多少,阴阳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规律发生变化?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们也无法造出一个机器,去读取万物身上的阴阳。因为阴阳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高于世间一切。我们无法通过低阶物质,组成机器,去读取高阶物质。
“元宇宙”中的代码人,也是如此,0和1这串数字组合,就是他们宇宙中最高级的物质。他们看不到,也修改不了。服务器,就是他们宇宙的边界。脱离了服务器,他们这段代码就将不存在。
因此,可以说,“元宇宙“中的代码人,是永远无法推导出神是如何创造出他们的。包括他们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宇宙中,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服务器上。而我们通过服务器,编译代码,创造他们的过程,毁灭他们的过程,对“元宇宙”中的代码人来说,就像是一片“混沌”,一片“未知”。
同理,我认为,更高一级的神,通过阴阳,编译我们这个宇宙的过程,我们也永远无法探知。对我们来说,编译我们的神,也是一片“混沌”。
老子给这片混沌,起名为“道”。
我叫大林子
幼儿园没教。幼儿园没教过的东西俺就不掺和了。
深水炸弹
人口太多,要过载了怎么办?那就输入战争指令,消灭过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