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入八十块的打工小妹到身价三十亿的公司副总,“最牛打工妹”杨利娟在接过海底捞的船舵后,仅仅掌舵三百六十五天就让正在走下坡路的海底捞“起死回生”。
杨利娟不仅将海底捞的总体利润扭亏为盈,而且让海底捞上了2022年度Brand 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的排行榜!要知道,在这个排行榜上只有这一家休闲餐饮业的店。
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海底捞自从2018年9月26日上市以来,就一直稳扎稳打,以超一流的服务和干净的环境,美味多样的食物受到了众多食客的喜爱。之后,海底捞在业内的口碑以及品牌质量都属于全国前几名。
可是谁知海底捞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2020年的时候,为了实现总利润的再增长,开始了疯狂扩店计划,没想到这个计划开始实施了以后,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弄巧成拙。
2020年年初的时候,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始肆虐,面对疫情的无情摧残,许多餐饮店的收入都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张勇扩店的计划,导致海底捞在2021年的年报中首次出现了亏损情况。
张勇在采访中表示:“反思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节奏,虽然快速扩店的策略让公司的体量迅速扩大,但是在内部管理、人员培养、监督考核等方面还没有做到同步匹配。”
张勇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在2021年11月正式宣布了“啄木鸟计划”,这个计划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多余的、经营效益差的门店关闭,并且要将公司内部和门店内部的管理进行再更新、再升级。
啄木鸟计划“啄木鸟计划”具体实施分为两部分。对于门店来说,这两部分分别为暂停休整和永久关闭。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前,海底捞逐步关停了大概300家门店。
这300家门店中,有的门店是因为选址不理想,导致客流量差,最终导致门店效益不佳;有的门店是因为内部管理不善,经常出现卫生、人事等问题,影响了员工对客人的服务态度,所以进行关停。
在“啄木鸟计划”如火如荼地实施下,虽然大环境还是疫情肆虐的情况,可是海底捞对企业进行迅速地反映和调整,再加上“啄木鸟计划”的实施,海底捞在2022年年底上了Brand Z排行榜。
其实还有一个小变故,就是在2022年3月1日,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那就是自己将辞退海底捞CEO的职位。让自己多年来的得力助手杨利娟出任CEO 一职。
杨利娟17岁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了,当时杨丽娟的工资并不高,只有80块钱。可是那个时候的他就已经认识了张勇,当时的张勇口袋里创业基金只有八千块钱,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这八千块直接变成了八百多亿,张勇和杨利娟也都成了手管千人的大老板。
1994年,张勇在家乡四川简阳成立了第一家海底捞餐馆,杨利娟是他的得力助手,两个人一起坚持苦干,经过十六年的时间,海底捞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南京,沈阳成立了五十多家直营店。
截止到2022年6月30号,海底捞在全球一共开设了1400多家直营餐厅,真正做到了“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而杨利娟也被人称为“最牛打工妹”。
三月一号杨利娟接过了张勇的接力棒,当时海底捞的整体销售情况还处在亏损状态,杨利娟的担子非常重,她不但要带领海底捞继续走下去,而且还得把眼前这个问题解决掉。
于是,杨利娟继续开展“啄木鸟计划”,并且同步开展“硬骨头计划”。这两个计划一个是去除“腐肉”,另一个是长“新肉”。只有去除糟粕,留下精华,才能让企业行稳致远。
自从2021年开始,海底捞一共关停了260家餐厅,将32家餐厅设定为暂停休整状态,规定休整周期不超过两年。2022年,海底捞又关闭了50家餐厅,截止到2022年底,海底捞全国门店数量在1349家。
在关闭了一部分经营效率较低的门店后,张利娟认为是时候开启“硬骨头计划”了,她认为,“啄木鸟计划”是将一些效率低的门店关闭,以此来及时止损,也就是节流。
而“硬骨头计划”,就是恢复一部分此前关停的门店,这些门店在整顿完成后,再次上阵,这是开源。开源节流共同搭配,才能打好这一场硬仗。
截止到2022年底,海底捞一共恢复了48家餐厅的营业,并且先开了24家餐厅,在2022年的公司财报中,海底捞的年度收入为347.41亿元,相比于去年的情况来说,海底捞虽然并没有盈利很多,但是起码不是亏损状态了。
而且就门店业绩而言,海底捞的翻台率从平均翻台3次/天到3.1次/天,要知道如果翻台次数在3次/天的话,那么企业的基本收支状况就处于平衡状态了。
海底捞疫情期间的外卖收入从2021年的6.31亿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2.81亿元,同比增加了百分之一点零三,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本也从2021年的172.43亿元减少到2022年的129亿元,同比减少了33.67%。
整体情况都在朝向良好发展,但是杨利娟认为还不够,她认为不只是在门店数量上要进行管理,同时在门店的质量上也要严抓,所以开始了“两把阔斧子”的新动向。
两把阔斧子杨利娟首先在大中华区域进行试点管理,她将11位大区经理的工作重点安排在公司内部管理和门店管理体系上。在门店扩展、人事管理、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红黄蓝绿四色卡考核指标以及淘汰机制、奖惩机制、企业文化、员工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再次细化。
这第一把阔斧子就砍在了内部管理上,希望各大区经理可以严抓本区的门店管理,传达好公司的新要求。第二把阔斧子要砍在创新菜品,多元服务与线上宣传上。
2022年,海底捞就已经在全国全区域进行了双体系推新。本次推新不只是在菜品上进行在创新,在锅底、小吃和饮品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花样创新。
截止到2022年3月,海底捞在新品数量上已经超过了120款,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上架了26款新品。其中包括真香锅、羊肉天团、一口翠嫩豌豆尖、苏苏嫩嫩炸牛奶等,这些新品受到了众多食客的喜爱。
海底捞之所以能研发出这么多新品,是因为海底捞专门组建了两只研发团队。一只研发团队是海底捞内部的小团队,另一只团队是由8500万海底捞会员组成的大团队。
不仅如此,海底捞在食品安全管控、食品安全考核机制、食品加工环境等都实现了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后厨通过IOT和IKMS进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海底捞在多元服务上也不断发力,2022年6月,海底捞就建立了“外卖加社群加直播加线上商城”的社区运营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客人不仅能迅速知道海底捞的上新情况,并且增加了顾客粘性,提高了营收。
2022年底,海底捞的社区运营收入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5亿元,达到了12.8亿元。在10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海底捞第一次以直播的方式和现场网友进行互动。
从10月28号到10月29号,在15个小时的直播中,一共推出了11款新品,直播销售量突破了两千万元,这为海底捞在直播平台增添了极大的信心。
2023年3月17日到19日,海底捞与抖音合作,在抖音官方直播间进行直播,这一次直播的曝光量达到了1.4亿,销售额比上次还要多八千万,这次直播间的销售额直接突破了一亿元,海底捞也成为了在抖音直播平台上首个破亿的正餐品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的餐饮总收入在两万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7.7%;限额以上的餐厅收入在四千亿元的档位,同比下跌了7.88%。
总之,2022年的上半年,全国的餐饮收入都不高,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也有感触,2022年的上半年是疫情肆虐的一年,几乎所有城市的餐饮店都关了门,所以总体收入也不会乐观。
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海底捞依然可以上Brand Z的榜单,这得益于海底捞的快速反应。海底捞不仅可以根据各个门店所在位置的防控要求尽心全力配合,而且在市民需求上,海底捞也做到了充分满足。
海底捞在疫情期间,迅速整合海底捞集团资源,和方便食品,调味料等公司进行接洽,力求保证供给。并且海底捞还会因地制宜的发展便民服务和餐饮保供,他们会深入社区,积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帮助。
所以在2022年的五月份,海底捞的全国门店累积创收接近两亿元,其中包含网上下单和线下下单两部分,总单量超过了六十万单,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百强品牌。
Brand Z全球主席王幸表示:“在疫情肆虐的经济困难时期,面对这样的情况,再强大的品牌也不一定能让企业毫发无损,但是这些品牌一定会缓解冲击,减少损失。”
海底捞就是这样做的,虽然在疫情下,全国的餐饮情况都不妙。可是海底捞还是尽其所能,发挥自身长处和优势,将菜品送到顾客手中,实现营收。他这一系列的举动本来就是一个缓解冲击,减少损失的典型案例。
而在疫情结束后,海底捞的餐厅经营表现比国内其他餐厅经营表现会更优秀,并且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会比其他公司要好一点。而杨利娟,在海底捞最难的时候临危受命,但是她不辱使命,带领海底捞走向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明天。
结语:从1995年就进入海底捞当服务员,一路从门店经理到区域经理再到公司CEO。这28年以来,杨利娟一直在海底捞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勤勤恳恳,踏实肯干。所以,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牛打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