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或有一战?4个因素影响中美关系,前驻美大使一语道破现实!

一品文史录 2024-03-22 14:37:23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但中美关系却不容乐观。正如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中美公共外交论坛上所说:“中美关系发展到现在,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若不加以调和,则很难修复中美关系。”有部分学者据此认为,中美的意识形态偏见、美国的霸权主义以及中国打破经济镰刀的三大因素,决定了中美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中美一战或许在所难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

中国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存在。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两国的不同愈发明显,尤其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将中美关系进一步逼向悬崖。究其根本,还是身为资本主义领头羊的美国存在偏见,才阻碍了中美的友好发展。美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对社会主义阵营充满了偏见,遑论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期的中国。可以说,美国全社会都对社会主义充满了敌视与不信任。

1924年,“国父”孙中山先生选择与代表工农无产阶级的共产党合作,以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此次国共合作摒弃了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的差异,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先后击败孙传芳、吴佩孚等盘踞江南的大军阀,随后一路高歌猛进。当然,这背后离不开中共在各城市发动工人运动的策应。

但北伐战争的胜利,却让上海的众多大财阀与大资本家冷汗连连,他们背靠英美,唯恐个人利益遭到工人运动的破坏,于是纷纷向英美列强求助。英美列强本就与社会主义存在对抗性,为了维护在华利益,便开始策反蒋介石。蒋介石作为大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很快就被策反,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进行无情屠杀,大革命因此前功尽弃。

自此,美国开始了扶持蒋介石之路,他们主要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帮助蒋介石政府对付我党,给我党和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迫于压力才同意国共合作,而这次合作并不长久。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集团火速变卦,仗着美国支援,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直到解放战争结束,美国都还派遣第七舰队强势干预我国解放台湾的行动,使得台湾问题直到现在都悬而未决。

以上种种举动都能看出,因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美国屡次在台湾问题上挑事生非,以此牵制中国的发展。这种偏见显然是难以调和的,中美双方显然不会为了对方改变自己的制度与道路。

蛮横无理的“绝对霸权”

除了背道相驰的意识形态,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还有美国的“绝对霸权”。不同于中国提倡的互利共赢。美国自成立之日起,其文化就带有强烈的掠夺色彩,文化传统更是饱含了“小家子气”。

自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以后,美国就对可能威胁霸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抱有极端的仇视情绪,无论曾经是敌是友,美国都会进行疯狂打压。在过去的七十年,曾经有三个国家的GDP总值达到了美国的70%以上,而它们无一例外遭到了美国“绝对霸权”的攻击。

第一个冒头的是咱们的“老大哥”苏联,当时的苏联与美国可谓是分庭抗礼,两者在军事、政治与文化等领域不相上下。为了与苏联展开竞争,美国直接成立资本主义阵营,和大批西方盟友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与苏联展开竞争,促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冷战格局。

第二个被美国重拳出击的就是“知名小弟”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全盛期,一度威胁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尤其是以日本汽车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业,远远领先于美国,这引起了美国当局的危机意识。日本不能再发展了。美国不再犹豫、果断出击,对日本展开了一系列贸易制裁,并利用其军事优势,从政治角度迫使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这样的城下之盟。日本的繁华梦破碎,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停滞期。

有了苏联和日本的前车之鉴,作为目前发展势头正盛的中国,自然成为了美国新的打击对象。可以说,只要中国继续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必然引起美国的忌惮与制裁。这样的矛盾无可避免,中国不会放弃发展自我,美国的绝对霸权不允许中国与它平起平坐。

逐渐消失的“经济镰刀”

除去意识形态与绝对霸权这两大因素,还有就是中国的产业升级由此带来的强悍经济实力,让美国引以为傲的经济镰刀逐渐失效。对于美国以经济为基础来建构的霸权秩序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产业升级动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阵营的“经济蛋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产业升级,跻身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已久的高附加值产业,这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不能再从过去的暴力垄断的支柱型产业中获利,这些国家陷入了停滞的为难境地。放眼望去,大型盾构机、数控机床、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中都有中国活跃的身影,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垄断被彻底打破。

利字当头,寸步不让。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阵营的领头羊与既得利益者,唯恐被拉下全球霸主的地位,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向中国这位新晋的挑战者重拳出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针对华为的“围剿”行动。

第二,以共同发展为宗旨的中国在国际领域愈发活跃,积极寻求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这种行为让美国的经济镰刀进一步遭到破坏,无法再独占鳌头。其实美国的经济镰刀逻辑非常简单,过去主要是通过降息来让美国资本收割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社会资本被炒到过热,而在经济泡沫达到巅峰时,美国通过加息让这些资本回流,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泡沫破碎,留下一地资产暴跌后的“鸡毛”。不管是1982年的拉美经济危机,还是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原理都是如此。美国的经济镰刀如同残酷的死神,冷漠无情地收割发展中国家人民辛苦积攒的财富。

中国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掠夺模式,其凭借强劲的经济实力,握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七千多亿的美债,以及巨大的贸易总额和贸易逆差,享有充裕的美元流动性。这意味着当发展中国家再次过热时,中国可以向其提供美元贷款,来帮助它们以最低成本度过难关,最大程度保留本国财富。尤其是疫情期间,尽管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不断上调,但少有发展中国家破产。在这其中,中国功不可没。这使得原来能轻易赚取巨额财富的美国尤为不满,自然无法与中国再友好相处。

中美之战似无可避

的确,在意识形态、经济领域和政治制度方面,中美拥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两国关系如人走铁索般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中美之间的战争似乎无法避免。那么,哪里最有可能成为战争爆发地呢?对此,有关分析人士认为三个地方最有可能成为中美逐鹿的战场。

第一个候选地是朝鲜半岛。这个地方自古便是东亚大陆的关键战略节点,如果美国控制了朝鲜半岛,便可以直入我国东北和华北。如果中国控制此地,就能瓦解以日本为核心的远东布局。如同几十年前那般,朝鲜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第二个候选地是台海地区。同朝鲜一样,台湾也是重要的战略节点,甚至可以说,台湾是中美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有着坚定的决心要完成两岸统一的大业,而美国在台湾地区投入了太多的政治资本。一旦台湾回到中国怀抱,美国的霸主地位将进一步削弱,而美国一旦抢夺先机,将为两岸统一增加困难。所以,决战台海则无可避免。

第三个候选地则是南海地区。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利用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地区惹是生非,再加上东盟国家的助纣为虐,美国极有可能选择离中国控制领域较远的南海地区。

大国关系如迷雾看花,但中美关系看似扑朔迷离,可也因意识形态、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等多领域的矛盾愈发明朗。可以说,在无法真正寻求矛盾化解之法前,中美的友好只是湖中浮萍,极易消散。实际上,中国对于步步紧逼的美国,并未毫无打算,我们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国力才能迎接一切挑战,能战方能止战。

1 阅读:152

评论列表

哈啰

哈啰

1
2024-03-22 17:51

美国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有几斤几两?

一品文史录

一品文史录

回顾一段历史,解开历史迷雾,感悟人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