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TIKTOK禁令闹剧终于画上句点,这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博弈,让人不禁思考:为何美国政府会在最后关头突然改弦更张,放弃了之前的强硬立场?
这场风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去年,美国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向TIKTOK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出售,要么滚蛋。面对这种赤裸裸的霸凌行径,TIKTOK却出人意料地祭出了一记“绝户计“——主动切断美国1。7亿用户的使用权限。这个决定可以说是打了美国政府一个措手不及。
当TIKTOK宣布这一决定后,美国社交媒体顿时沸腾。许多拥有百万粉丝的创作者纷纷表态,即便TIKTOK离开,他们也不会转投INSTAGRAM的怀抱。有趣的是,一批美国网民居然集体“投奔“到了中国另一款短视频平台REDNOTE,让这款APP在美国应用商店的下载量一举登顶,这场景恐怕让美国政府始料未及。
在1月19日的“大限“临近时,美国政府忽然软化态度。据传,特朗普甚至在考虑上任后暂停执行TIKTOK禁令。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TIKTOK作为美国年轻一代的“精神粮食“,拥有近1。7亿用户,占据美国总人口的半壁江山。其中更有数百万人靠平台吃饭,一旦贸然关停,势必引发社会动荡。
中国外交部对此事的表态可谓是四两拨千斤:支持美国网民自主选择使用何种社交媒体的自由,鼓励中美两国在民间和网络层面开展更多人文交流。这番话直指美国政府将科技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APP使用权的争夺战,实则暴露了美国作为“守成大国“的焦虑。随着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政府担心失去对年轻一代的“话语霸权“。然而,他们低估了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对自由、开放、多元价值观的追求。
新京报报道称,TIKTOK早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选择主动关闭应用而非屈服于美方压力。观察者网则记录了大量美国用户的不舍之情,有人将这种感觉比喻为“夏令营结束,再也见不到营地的朋友“。每日经济新闻更是披露,美国政府正在考虑调整对华科技政策的态度。
这场博弈的结局,不仅让美国丢了面子,更证明了在数字时代,任何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阻碍文化交流的做法都将碰壁。TIKTOK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新标杆。
美国这次的退让会是真诚的态度调整,还是暂时的战术性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