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韩愈马说》,舒放自然、意趣洒脱(疑伪鉴评)

仰望松雪倚窗晴 2025-03-25 19:22:34

赵孟頫《韩愈马说》,行书,绢本反转影印件,书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贞元八年进士,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韩昌黎集》传世)《杂说四·马说》,无具体书写年款,相关资料也未见著录。

该帖用笔讲究、结构严谨、轻灵婉转、珠圆玉润、意趣洒脱,风格酷似赵孟頫真迹,但笔力欠温健老道,结体不够舒放紧凑,意趣也差苍劲洒脱,有人认为系俞和等赵体仿作高手所书;亦有人认为赵孟頫每个阶段风格有一定的变化,是否为真迹,还得进一步考证,欢迎方家鉴评。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作于唐朝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年),标题“马说”为后人所加。

释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良马于乎?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子昂。

0 阅读:0
仰望松雪倚窗晴

仰望松雪倚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