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师说》,立轴,行书,绢本,纵161厘米、横55.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无具体书写年款,马顺平编撰的《赵孟頫大事年表》及相关史料未见著录。
该帖中锋行笔,字形扁方,笔画圆秀,撇捺舒展,笔道停匀,富有变化,笔画圆润而不失刚劲,起笔行笔和收笔干净利落,线条粗细均匀,风格温润复古,长横短横、竖画点画处理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质感和韵律感,透露着高雅而不失柔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既稳健又灵动;结构严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布白疏密有致,具有透气性,又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整体布局和谐统一,稳重端庄中又不失灵动与变化;气韵苍劲高古,形神疏放飘逸,姿致洒脱苍劲,老辣姿媚中有雄健之势,是书法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精髓。




释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去圣人也亦远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乌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请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之作古今虽豪俊者罕能及者。李蟠而能动之。其亦非常人矣。天气清和可人。乃戏书之。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