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德时代拿到了一份来自中国证监会的“通行证”——一份允许它去香港发行股票的备案通知书。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3620.13亿元,虽较2023年下降9.70%,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2024年度累计拟派发的现金分红比例50%,分红总额253.7亿元。对于这家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顶流”企业来说,这场“低调”备案背后的可能隐藏的高调野心。
一、真实目的不是圈钱
绑定国际资本
宁德时代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928亿,但海外建厂需要长期资金。香港上市能引入主权基金、养老金等“耐心资本”,匹配海外10年以上的投资周期。
规避政治风险
美国对中概股审查趋严,关键技术企业敏感。香港上市既能对接全球资本,又不用交审计底稿,避免核心技术数据外流风险。
换赛道打技术战
国内电池价格战惨烈,境外融资可支撑高投入研发(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拉开与二线厂商技术代差。
二、对行业产生连锁反应
成本再压降
募资扩产后,宁德时代市占率或超40%,规模化生产可能推动电池价格再降10%,车企成本压力减轻,但中小电池厂生存空间被挤压。
技术标准外扩
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时,大概率要求中国设备商配套出海,中国锂电池生产标准将渗透全球产业链。
资源争夺升级
为保障原材料供应,宁德时代可能用境外融资加码收购锂矿,刺激矿业巨头加速布局,抬高全球锂矿并购门槛。
三、普通人能感知的变化
买车更便宜:电池降价传导到整车,20万级电动车可能再降1-2万
充电更快:募资研发的快充技术落地,10分钟充电400公里将成常态
行业洗牌:二线电池厂要么被收购,要么转向细分市场(储能、低速车)
小结:产能过剩风险:行业预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需求为1.2TWh,但头部企业规划产能已超2TWh。宁德时代扩产可能加剧行业价格战。技术路径依赖:若押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未达预期,或影响其市场地位。宁德时代香港上市是战略卡位,用国际资本巩固全球龙头地位。看似“不缺钱”的企业动作,实际在新能源淘汰赛中提前锁定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