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从南北朝起男女不限皆可穿,渐渐消失在宋初的裲裆到底是什么

善良翻滚的椰子 2024-05-20 09:03:47

裲裆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椰子君在抖音上看到有汉服传播者穿着这个前后两片的衣服,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心,由于此前基本不了解这方面,我特意查了些相关的资料,供有相同疑问的朋友们,一起了解和讨论吧。

裲裆:音(liang 三声,dang一声),其最早见于东汉末年的刘熙所著《释名·释衣服》中:“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裲裆其最早作为内穿的衣物,但在西晋的晋惠帝元康时期,裲裆又慢慢的发展成为外着之物,又称裲裆衫。据史料记载,开始出现外穿现象在《搜神记》卷七提到:“至元康末,妇人出两裆,加乎交领之上。此内出外也。”

“元康”年号:元康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三个年号,其共使用9年时间(公元291年三月-公元299年)

时间来到了南北朝(420年-589年)时期,裲裆慢慢成为男女通用日常服装。此时,北魏一统北方,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后并逐步推进汉化改革,裲裆慢慢可做为正装/朝服使用(有人认为裲裆源于对“裲裆铠:铠甲式样“的材质进行重置,个人比较认同这种说法,通过出土陶俑可做证明,武官内带甲,文官不带)。

甘肃花海毕家滩东晋墓-裲裆

直至隋唐时期,裲裆依旧有文武官吏在穿着使用,最后到了宋朝的宋太祖建隆(约公元960年-公元963年)年间仍有记录,但此后便慢慢消失。

我搜集了一些历史文物上”裲裆“出现的文物,多以陶俑、壁画为主,大家一起看看。

北魏-彩绘陶俑(386年—534年),公元6世纪早期物品,陶俑是一名武士,他身着两裆铠,含胸背两片护甲,革带跨肩相连,下穿绑腿系带,双手按压在剑柄上。

北魏 彩绘陶俑

北齐-娄睿墓壁画(北齐:550年~577年),发现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西南1公里处。墓主为鲜卑人,娄睿的姑母是北齐世祖高欢之妻(史称武明皇后),武平元年(570)入葬。画中男子着裲裆。

北齐 娄睿墓壁画

隋朝-武士图砖:武士头戴小冠,长眉双眼微闭,身穿宽袖衣,袖口宽大,下垂过膝,下穿绑腿系带。外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砖出土于湖北省武昌隋朝墓葬。

隋 武士图砖

唐朝-彩绘武服陶俑,唐高宗李治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陶俑的表面贴金,一件文官头戴介帻,穿红朝服,外罩裲裆铠;一件武官,头戴兜鍪,穿宝相花裙,外套明光铠。其出土于咸阳昭陵的郑仁泰墓,共出土两对相似陶俑,现分别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国家博物馆。

备注: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文吏的裲裆多不带甲。

唐 彩绘武服陶俑

郑仁泰:(公元600-公元663年)本名郑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朝名将,平州刺史郑德通之子。

唐朝-三彩文吏俑,文吏头戴冠,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插”笏(hù)板“用。

唐 三彩文吏俑

其实裲裆,现在网络上总冠之以”南北朝“服饰,但隋唐时期其也是常见之衣物。椰子君估计作者为了突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特色而有意区分。我但希望看完文章的人,应该对此能有所知晓。

历史与现在的对比

同时,现在的汉服爱好者对于裲裆的复制,个人感觉在外形上还需考量,在细节上让人感觉有些不符合历史实物,比如四个角的处理,历史上裲裆并不会出现如此突兀的四个角,毕竟武官是要加甲片,文官也大概不会如此不修边幅。

据查资料,直到宋初裲裆才消失,但我未找到相应文物资料,如大家看到,发评论区给我看看吧。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如喜欢,欢迎赞赏

0 阅读:0

善良翻滚的椰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