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想要撮合“二玉”?这两个细节说出了真相!

小白红楼 2025-01-16 05:29:30

在《红楼梦》中,有关“宝黛”二人的感情纠葛,一向是这部小说最引人入胜之处。从林黛玉的母亲去世后,她便被外祖母接进了荣国府,与宝玉一块儿生活。

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彼此萌生了情意。而对于“二玉”,似乎作为老太太的贾母,也是一直看好的。想来,以下这三个细节,便能验证这一点。

其一:清虚观打醮,贾母用婉拒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这件事,借用和尚所说的“宝玉命中不宜早娶”,打消了元春端午节赐礼有意撮合“金玉良缘”的念头。

因为在这次赐礼中,宝玉、宝钗获得了相同的礼物,而林妹妹,却与贾府三春所得的礼物相同。

为此,让一向不爱花儿粉儿的薛宝钗,主动戴上了元春所赐的红麝串并在贾府四周招摇;让一向紧随贾母身边的王夫人,也破天荒的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与贾母一同前往清虚观看戏。

而在这样一次替元春打醮,以看戏为消遣的行动中;张道士却在与贾母闲聊的时候,主动提起替宝玉提亲这件事,更为奇怪的是,张道士所提的女子,不仅没有点名门户,也没有点出姓名,却特意点出其十五岁的年龄。

想来,阅读《红楼梦》的朋友都明白,此时的薛宝钗,正是刚度过十五岁的生日。

因此,从这个细节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贾母特意安排清虚观打醮的真正含义;不难明白,她对“金玉良缘”的态度。

其二: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给了二玉无限的遐想。

因为在清虚观打醮期间,张道士替宝玉提亲的这一幕,使得“二玉”情绪低落,第二天便不约而同的留在了贾府。

期间,他们二人,再一次因为“金玉良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盛怒之下的宝玉,狠命砸了通灵宝玉;盛怒之下的林妹妹,果断的剪断了她为宝玉所做的佩戴通灵宝玉的蕙子。

面对如此一幕,担心无法收场的婆子们,相继汇报给了王夫人、贾母。最终,宝玉被老太太带走了。

因为这件事,老太太当着众人的面,怀着对“二玉”的叹息说道:“俗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断了这口气,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也就罢了”

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传到“二玉”之口时,让他们二人震惊不已,亦感触不已。

而从我们今天对这句话的理解来看,似乎也“冤家”二字,也确实有“夫妻”之意。只是,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之下的贾母,作为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书香门第之家的史家小姐;作为借才子佳人之事长篇大论发表《掰谎记》的贾母,她会如此露骨的表达对“二玉”这样的情感吗?

即使,我们从封建社会的婚姻之中,也能体会出其中的不妥之处,作为林妹妹在这个世界之上的唯一亲人、唯一监护人,她也断然不会在宝黛二人朝夕相处这样的场合,如此直白的公开她对“二玉”这段婚姻的支持。

而对于“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从其出处,同样能够体会出,这句话的本意,与我们当下所理解的,是存在差异的。

“冤家“二字,谓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元 郑廷玉 《楚昭公》

第二折:“你每做的来不周,结下了父兄讐,抵多少不是冤家不聚头,今日在杀场上面争驰骤。” 杜鹏程 《瀚海新歌》

三:“不是冤家不聚头,我走到哪里, 张聚英 就在哪里。怪啦!”

试看,在这三个例子之中,何曾流露出“冤家”二字带有夫妇之意呢?

其三:紫鹃情试宝玉,宝玉因为听信了紫鹃,认可林妹妹早则今年冬天;晚则明年春天,便会被林家人接回去。情急之下的他,陷入了昏迷之中,最终,还是紫鹃的出现,解开了他的心结。

为了安慰宝玉,贾母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了“林家的人死绝了”这样的话。从表面上看,这无疑是老太太对宝玉的安慰之语;但从深一层来看,似乎这也体现出了,贾母对林妹妹婚姻的另一种安排。

试想,若贾母有意撮合“二玉”,那么,“二玉”能一直生活在一个屋檐之下吗?

因此,从这三个细节之中,我们并不能得出,在老太太的念想之中,她有意要撮合“二玉”。但是,我们从接下来的三个细节之中,却能体会出,她对林妹妹的刻意安排。

其一:王子腾女儿定婚,贾母安排贾府三春,黛玉、宝钗前去。

《红楼梦》第七十回写到,王子腾的女儿许配给保宁候之子为妻,择于五月初七过门。王子腾的妻子特意邀请宝钗等人前去,而在这次出行中,贾母特意做出了安排,她不仅让宝钗、贾府三春前去了,并且,还特意让林妹妹前去了。

此时的王子腾,官居九省都检点,地位尊贵。我们从她的女儿与保宁候之子成婚这一幕,也能体会出。

由此,我们也不难猜测出,在其女儿即将出嫁的期间,在王府之中,会有多少京城贵族出场;而在如此的交际场合之中,贾母却特意安排黛玉前去,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难道老太太的如此安排,仅仅是为了让林妹妹见见世面而已?

其二:贾母八十大寿,面对南安太妃提出想见一见贾府的小姐,老太太再一次推出了林妹妹。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迎来了八十大寿,在这一天,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京城贵妇前来捧场,期间,南安太妃提出,想要见一见贾府的小姐。

老太太思虑片刻,便让人传唤探春、惜春;宝钗、宝琴;湘云、黛玉这六个小姐前来。

在这样京城贵妇云集的场合之中,南安太妃主动提出想要见一见贾府小姐,其用意,是不难理解的。而贾母特意推出这六个女子,同样容易理解。

对于史湘云,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她的叔叔婶婶早已为她订下了亲事;对于宝琴,我们亦容易理解,因为她早已被王夫人认作干女儿,并且,她与梅翰林之子定有过婚约。

当然,对于探春、惜春,对于这两位贾府千金,这更容易理解了;毕竟,南安太妃原本就是冲着贾府小姐来的。只是在这里,老太太特意撇开了迎春,让人不解。为此,事后邢夫人还愤愤不已,或许也进一步验证了这场见面会的真正含义。

只是,在贾母推出的六位女子中,宝钗与黛玉是不容易理解的。

对宝钗,或许我们还能体会出,这是老太太在表达她对“金玉良缘”的态度,因为她的这种态度,是从未改变过得;只是,对林妹妹,我们便不能不往深一步去想了。

若说老太太有意撮合“二玉”,则无论是哪一个方面而言,似乎她都没有理由,在这一刻,将黛玉推到南安太妃的面前;试想林妹妹的优秀,在这六个女孩之中,难道不引人注目吗?难道老太太如此自信,认可林妹妹不会被她人看上?

再者说,南安太妃所想见的,仅贾府小姐而言;而黛玉,不过是寄居荣国府罢了。即便连迎春这位贾府小姐老太太都能选择雪藏,为何她对林妹妹,却如此呢?

小结:

因此,从以上这两个细节之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老太太对“二玉”最真实的态度。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确实看好过“二玉”。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贾母面对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当贾母面对贾府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之时。作为林妹妹的唯一监护人,她又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

因为生活在封建社会之下,公婆有些绝对的权威;因此,若贾母真的撮合了“二玉”,我们也不难预见,婚后黛玉所要面对的生活。

同样的,面对贾府越来越严重的危机时刻,作为贾府最年长的老太太,她似乎也有义务,为这个家争取所有可能的前途。

正如面对宝琴的到来,她特意让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一般。

正如,面对南安太妃想要见贾府小姐,她连一向抵触的宝钗都能推出来一般。

因此,在这个时候,为了贾府的未来,她已然不能自私的估计对宝玉儿女情长的成全了;跨越八十大寿的她,所要顾虑的,是对黛玉,这个她一向疼爱的外孙女的最好安排;是出于对贾府未来最正确的选择。

其实,我们从封建社会的角度而言,也不难体会出,贾母对黛玉如此安排的深意。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之下的侯门千金,对于她们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是是政治工具。

虽然在这一点上,显得有那么一丝的残酷,然诚然,却是最真实的现状。

0 阅读:0
小白红楼

小白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