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都有退步宽平、清淡悠久的处事方式,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纷。
名利场中、人际关系的是是非非面前,退一步又如何?争得 面红耳赤甚至为了一件小事丢了性命更是得不偿失。小事情不忍耐会引发大的祸端,道路窄的地方,如果我们退后一步,岂不是大家都方便通过?
1 司马懿因为忍让扭转战局,不战而胜
我们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作为敌对的双方,深知对方的实力。诸葛亮六次出兵祁山,每次都无功而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司马懿的忍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司马懿很了解诸葛亮,知道他一无坚强的后盾,二无健康的身体。皇帝昏庸无能,不能为诸葛亮北伐出点子也就算了,还经常拖后腿,让诸葛亮在前方打仗也为后方操心..兵马出行,粮草供应必须供应充足,才能保障前方士兵。
诸葛亮殚精竭虑、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目,因为太过操劳,很快就病倒了。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于是想出了激将法,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打败司马懿。他每天派士兵骂司马懿,
但是聪明的司马懿就是不上当,不管诸葛亮派来的士兵怎么骂他,不管骂得有多难听,他就是稳如泰山、充耳不闻,面不改色。倒是司马懿的手下人忍受不了,主动要求出战,每次都被司马懿阻止。
后来,诸葛亮又给司马懿送来女人的衣服,这下彻底激怒了魏国军队的将领和士兵,大家强烈要求跟蜀军决一死战。司马懿知道诸葛亮长途跋涉,将士疲惫,后备储蓄不足,粮草很难在短时间内运到前线,他们迫切希望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用兵如神、计谋智力远在自己之上,再加上在上方谷被困住,如果不是天降大雨他的命也许早就没了。
司马懿多疑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因为他观察细致入微,总能从一些细枝末节推测出事情的本质。他悄悄把蜀军使者叫来,看似漫不经心甚至有点关心的口吻,实则是在套话。单纯的使者还真上当了。一五一十地说,丞相大事小事都要过问,非常操心,累病了,这几天吃饭都少了很多。了解实情的司马懿更加沉着冷静,以静制动,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
因为太过操劳,重病的诸葛亮没有完成北伐的心愿,在军营中去世。司马懿因为他的忍让,不动一兵一卒,取得了胜利。
2.因为互不谦让,不留余地,三个勇士丢了性命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他们三个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人称齐国三杰,齐景公很宠他们三个,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但他们三个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居功自傲,丞相晏婴非常担心,很想除掉他们。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鲁昭公来访。晏子与齐景公等君臣四人坐下谈心,三勇士配剑站在堂下,态度依然傲慢,仿佛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非常开心。晏婴提议去摘桃子,因为齐国的金桃很出名,总得让客人尝尝鲜。重点来了!七个人,晏婴故意摘了六个桃,让三勇士争抢两个桃。
果然,这三个人不假思索,都上当了。晏婴向齐景公提议,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
公孙第一个站出来,说自己打死老虎救了国君,于是他获得了一个桃。于是公孙得意洋洋的一边吃桃一边喝酒,偷偷看旁边的两个兄弟,仿佛是在向他们炫耀。
古冶子看见了,很不服气地说,不就是打死一只老虎吗?我为了救国君,可是跳入波涛汹涌的黄河,跟把国君战马咬伤的大鼋奋战了一场,为了杀死它,差点丢了性命。难道这还不算大功劳吗?
齐景公听后,仿佛回想起了往事,非常感动。多亏了将军,要不然我的命早就没了,将军该吃这个桃子。晏婴赶紧把这个桃子给了他。
你看,到这时候,桃子也分没了,风头也让两个兄弟出够了。自尊心极强的田开疆没法忍受了。急得大声争辩:我当年讨伐徐国的时候,可是出生入死,杀了他们的将领,俘虏了5000多士兵,难道连个桃子也不能吃吗?
晏婴故意说,桃子分完了,等树上的熟了再给他。田开疆感觉自己南征北战、战功无数,却在两个国君面前被羞辱,他拔剑自刎了。公孙一看田大将军死了,感觉自己颜面无存,也拔剑自刎了。剩下的古冶子一看两个大哥都死了,自己怎么可能独活?于是也拔剑自刎。
为了两个桃子,三个勇士丢了性命。晏婴故意设计,做法不对,但他们三个如果头脑清醒一点,能够多一些忍耐,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相比司马懿,他们三个的遭遇不知道好了多少。司马懿天天面对辱骂,都能沉得住气,怒火攻心仍能冷静分析。可见,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晏婴很显然也对三勇士的性格脾气了如指掌,知道他们有勇无谋,傲慢又爱争强好胜,同时又爱讲义气,如果他们中一个死了,另外两个也活不了。这一招太狠了,真是嘴比刀剑都厉害,杀人于无形。这个真实的例子,也被后人牢记,从中吸取教训。
3.、礼让三分是美德,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
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有一天收到了老家来信,说是邻居吴氏盖新房子要侵占他们家地基,要张英无论如何要给家人出气,不能让人觉得他们张家朝中无人,好欺负。
张英祖籍安徽桐城,他的三儿子可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张廷玉。以张英的才学、见识、涵养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呢?
张英看到老家的来信,不觉暗暗发笑。这些人,斤斤计较,有什么意义?于是,他随笔一挥,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书信寄回老家,张英的家人见状,马上采取行动,给吴家人让出三尺。而吴家的人一看,张家并没有恃强凌弱,自知惭愧,也主动让出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的典故。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们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凡成大事者,必然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在小事上纠缠不清,他们都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抱负。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你看,六尺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忍耐和谦让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4.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智慧
唐代著名高僧寒山有一次问拾得和尚,如果有人侮我,冷笑我,蔑视我,毁我伤我,嫌我恨我,诡计欺我,该怎么办?拾得和尚说,你且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默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结果如何?
你看,这是怎样一种智慧和大度!人这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大自然不会永远风和日丽、风调雨顺一样,我们我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候因为一件小事而计较得不偿失。
与别人发生误会,你忍下来,事情便有了转机。在漫长的岁月里,你为了心里的理想,一个人拼搏,忍受着各种各样的折磨,过程虽然痛苦,但是你会最终获得成功。
聪慧如你,有才如你,不管你忍耐多久,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而且你会发现,你的忍耐力逐年增高,让你变得更有涵养,更有魅力。
人生好比正弦波,有波峰,有波谷,波峰和波谷随时都在转化。在低谷中也能泰然处之的人才是真的有大智慧。当有一天我们走出低谷,回头看看那些在苦难里挣扎、寂寞里执着努力的自己,会特别感谢当初的自己。所有那些岁月,都显得更加珍贵。
再高的山峰也有攀登到山顶的时刻,再湍急的河流也有跨越的办法。忍一时委屈,你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收获了一份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学会忍耐谦让,你的人生才能收放自如。
总结:如果我们都有退步宽平、清淡悠久的处事方式,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纷。通过三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让我们理解忍让的好处,不忍的后果。小事情不忍耐会引发大的祸端,道路窄的地方,如果我们退后一步,岂不是大家都方便通过?能屈能伸才是大智慧,学会忍耐谦让,人生才能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