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也叫掘冢或者发丘。啥意思?就是活人跑到死人的坟墓里头,把那些珍贵的陪葬品给拿出来。听历史上的记载,早在春秋那时候,盗墓这个行当就已经很流行。
在中国古代,盗墓就俩目的呗。一种是报复,不是有说法“挖人祖坟会破坏龙脉”嘛。不过,更多的还是第二种,就是为了弄钱。
大家都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吧,盗墓这行,也有不少稀奇古怪的规矩。
天下霸唱写的《鬼吹灯》里提到,盗墓的人在开棺之前,得在东南角点上一支蜡烛。要是蜡烛灭了,那就意味着这棺材不能碰,得赶紧从墓室离开。
没错,小说嘛,毕竟是编出来的。但盗墓这行,规矩可真不少。
就像在墓里头,有两样东西可不能拿,碰上两种状况可不能碰。
墓主人随身葬的玉器和陪葬的铜钱,这些都是不能拿的。
在古人看来,玉是有灵性的。像墓主人生前老是戴着的玉佩之类的东西,那都沾了墓主人的味儿。盗墓的要是把这些东西拿走,就会给自己招来霉运,可晦气了。
盗墓者不能拿玉,这好理解,可为啥连铜钱都不能拿?
在揭开这个谜团之前,咱们得知道,为啥墓里要放铜钱。
【古墓里为何陪葬铜钱?】在中国古代人看来,人这一辈子有两件大事,一是成家,二是离世,所以特别看重丧葬。而且古代人封建思想很重,觉得人死后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所以就有了烧纸、祈祷之类的做法。
那为啥会用铜钱陪葬?这里头有两个关键原因。
首先,就是觉得铜钱能够“化煞”。
在封建思想的作用下,古人觉得铜钱能消灾辟邪,这就意味着能让逝者安息,别再参与阳间之事了。
古代有孟婆汤、奈何桥之类的说法,就是说能让死去的人快点走过奈何桥,早点去转世。所以,铜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关键是第二点,古人觉得铜钱能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接着买东西。
所以人一死,亲人就会尽量往陪葬物里多搁钱财。除了金银玉器之外,铜钱最能体现“有钱”这个身份了。通常,放进去的铜钱都是死者生前那个年代正在使用的货币。
你知道吗?在古代,有不少葬礼是陪葬铜钱的。就拿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来说吧,这墓主人,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贺。刘贺可是西汉的第九个皇帝,虽说他在位就只有短短27天,但是他去世的时候那场面可隆重。
2011年的时候,江西有群众反映,在新建区大塘坪乡发现了古墓。考古部门经过挖掘,最终确定这就是刘贺的墓。后来,从这个墓里出土了好多金银玉器,木器文物也不少,不过最让人惊讶的还得是那大量的铜钱。
算过之后发现,刘贺的墓里竟然有200多万枚。
【为什么盗墓者不能拿走铜钱?】嗨,你知道吗?盗墓者不拿铜钱,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没那么复杂。
首先,用来陪葬的铜钱,那价格可不算高。
在盗墓这个行当里,好多人都明白,墓里头最金贵的东西,无非就是玉、珠宝还有瓷器。不过瓷器这玩意儿容易磕着碰着,所以一般盗墓的就只把墓主人身上穿戴的珠宝和玉之类的东西拿走。
你得知道,墓里的铜钱,那都是墓主活着的时候他们那个年代通用的货币。这玩意儿,老百姓家里也都有。一般都是用铜铸造的,真不值啥钱。
要是研究过清史就会晓得,在清朝的时候,1000枚铜钱最多也就值一两白银。要是放到现在,一枚铜钱差不多能值4毛钱。
其次,风险可不小。
墓里的铜钱往往特别多,想把它们全都运出来可不容易。毕竟铜钱很重,而且搬运的时候动静不小,要是被人发现了,那可就糟糕透顶。
自唐朝起就有制度明确规定,盗墓属于重罪,连大赦都没它的份儿。
就像《唐律疏议》里记载的那样:“要是有挖坟掘墓的人,就判加役流;要是已经打开棺椁的,就判绞刑;要是挖了但是没挖到底的,判三年徒刑。”
就是说,不管是谁,只要把死者的棺材打开了,那就得判死刑。要是盗墓没成功的,也得流放三年。
清朝的时候,对盗墓的惩处那可严多了。《大清律例》里就有规定,要是把尸体灵柩给偷走了,就得服劳役两年半。
哪怕把铜钱都掏出来,再全部重新熔了再造,这既费时间又耗力气,而且太显眼容易惹麻烦,所以盗墓的还不如不拿。
再说了,古代铸造铜钱那可都是朝廷管着的,哪能让人随随便便就去造。
东汉时候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曹操,他为了能让军费多起来,可没少干盗墓的事儿,盗出来好多铜钱,就为了重新拿去铸钱。
第三点,不符合明器交易的规矩。
在古代盗墓这个行当里有个规矩,金银财宝从墓里盗出来之后,通常都会拿到专门做这种买卖的地方去换成钱。
通常,买家看玉器和瓷器的时候,大概能估摸出年份来,也说不定觉得是自家传下来的东西。要是大量的铜钱的话,卖家很快就能确定是哪一年的。
甚至能把墓主人推测得更精确,这就可能招来小人嫉妒,卖家被告发也是有可能的。
《鬼吹灯》里有句经典台词,说一旦明器重见天日,肯定会招来祸端,为啥这么讲?
历史上那些盗墓的事儿,你看下来就会发现,盗墓的人最后都没什么好结果。
就像五代十国的时候,温韬这人当过耀州节度使。那时候天下乱得很,他就到处去挖墓,最后把唐朝皇帝的墓都挖了个遍,这事儿在正史和野史里都有记录。
首先,墓里头说不定有机关,进去了可能就出不来。
有些古代达官贵人的墓里是设了机关的,那些机关也许没多精巧,可也有危险。
就像孙殿英,他盗了清东陵。盗墓之前,他也害怕有机关,结果干脆就拿炸药把墓室给炸开了,从里面盗走了好多宝物。
当然了,他把弄出来的那些宝物都给换成孙殿英部队的军饷了。好多人因为贪心,把不少宝物卖给了当铺,为了活下去,还拿宝物换米换面,这就导致了国宝的流失。
有关专家推测,秦始皇陵到现在还没被挖掘过,里面有好多水银,这水银可是剧毒的东西,说不定就是一种机关。所以,千百年以来根本就没人敢去那儿盗墓。
第二,人的心是很贪婪的,就会因为分赃的事儿而反目成仇。
在清朝的墓里头,有一个墓被盗了,这个墓就是珍妃墓。
电影里讲珍妃墓被盗了,不过也有人说,被盗的不是珍妃墓,而是瑾妃墓。
你知道吗?在皇家陵园里,珍妃墓看起来特别普通。珍妃当年跳井自杀之后,慈禧太后老是梦到她,就把珍妃的尸体打捞出来,给她厚葬了,还放了好多金银财宝陪葬。
后来这事儿还被拍成电影了。那些盗墓的人,就因为分赃不公平,最后闹得翻脸不认人,结果被人给举报了,全都被处死了。
在有些盗墓小说或者影视剧里,盗墓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装备和工具,高科技啥的都能利用上。
在现实生活里,好多盗墓贼可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他们没多少文化,受利益引诱就去冒险,到处乱挖墓,挖到宝贝就拿去卖掉完事。
说真的,这既是不尊重死者,也是对文物的损毁。
【结语】说不定,小小的铜钱一直守着墓葬的秘密,盗墓者也始终遵循着这个规矩。这可不单是道德在约束,更是对历史的一种保护。
但是像曹操、孙殿英这样的“盗墓者”,在他们心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他们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盗墓那可是犯罪的事儿!咱国家的刑法都明确说了,盗墓情节严重的人,是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还得交罚金或者被没收财产”的。
在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盗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就算真从墓里弄出了明器,想把它卖出去也难着。
按照古人“逝者安息”的说法,还是盼着死者能在地下安安静静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