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咱们分析了《水浒传》中,梁中书屡次弄丢生辰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今天,咱们继续探讨这个篇章中的另一个细节问题:为什么杨志去枢密院申请恢复原职的时候,会被高俅PASS掉?
首先,咱们先复盘一下,杨志去面见高俅之前的故事情节。
杨志本来是担任殿司制使官,受朝廷委派,前去押运花石纲的时候,遭遇风浪,办砸了差事。他没有回去复命,而是直接跑了路。
后来赶上朝廷赦免天下的好政策,杨志变卖了全部家当,前去东京上下打点,争取让自己官复原职。
书中是这样描述杨志回东京后打点的过程:
“(杨志)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
不过,在流程走到高俅这一步的时候,杨志的复职申请却被高俅大笔一挥勾掉了。
高俅之所以这么做,无外乎几个原因:
要么是出于公事公办的工作态度,认为杨志的所作所为,有懒政、渎职的嫌疑,确实违反了职业操守,所以必须将他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以高俅的尿性,“公事公办”这类标签似乎和他扯不上什么关联。
要么杨志前后打点,却疏漏了高俅这最重要的环节,被高俅怀恨在心,直接PASS掉了。
这个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高俅手握左右别人命运的权利,不从中捞点什么,这也不符合他的秉性。
那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我认为也是有的。
咱们且看一下书中的另一处细节。
在此之前,杨志在梁山泊邂逅王伦、林冲等人之时,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这就好比一个年轻人,面对陌生人问他“你是谁”的时候,他长篇大论地告诉对方:自家祖上三代,都是公务员,爷爷还当过大领导,自己打小就读的是哈佛牛津幼儿园,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是在重点学校名列前茅,是老师口中的三好学生。大学读的是重点院校、重点专业,毕业后直接选调进入了体制内,目前是正科干部。
别人可能只是随便问问,想知道他的名字而已,而他却恨不得递上写满十页A4纸的简历。
这个细节,反映出杨志的两个特点:
1、曾经的家族背景,是杨志傲骄和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2、越是落魄的时候,杨志越要搬出自己的家族背景,来为自己撑面子、找存在感。
现实中,具备这样性格特点的人,往往缺乏职场经验、且不善于揣摩大领导的心思,他们自认为自己在某方面做得很优秀,就能纵横职场,甚至目空一切。
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杨志去到东京,在为自己恢复职位做申请的时候,也一定会特意把自己那份惊艳的履历备注上去,甚至把“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这几句话专门加粗、描黑。
按照杨志的逻辑,在自己的履历中,多写一些锦上添花的内容,这是在给自己加分啊,高太尉看到这份简历,必然生起爱才之心,也许不光能官复原职,还能原地进一大步,单车变跑车。
但是呢,头脑并不复杂的杨志,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刻意想强调的那些加分项,在高俅看来,正好戳中了他的逆鳞:
“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分明是在嘲笑高俅是地痞流氓出身。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这是在讽刺高俅不学无术、没有什么真正的业务能力,是靠踢球爬上来的。
之前我们曾经分析过,高俅在没有发迹之前,是被社会狠狠毒打过,从而塑造出其阴狠、毒辣、贪婪的秉性。
无论是他报复王进,还是陷害林冲,何尝不是他由地痞翻身成为太尉之后,对那些比自己条件优秀之人变本加厉予以打击报复,并从中找到快感。
这是一种妥妥的阴险、变态心理。
所以说,我认为,高俅之所以PASS掉了杨志,纯粹是他这种变态心理使然。
可能会有朋友问了,那杨志该如何操作,才能让高俅重新重用自己呢?
一句话,那就是甘愿和高俅同流合污、而且主动向高俅表忠心。
可是,真正的好汉又怎么会做出如此行径呢?
(全文完)
用户11xxx57
喲这有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