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你的城市下雪了吗?一场大雪,让济南变成了济南府,雪中的趵突泉,雾气缭绕,身披白雪的大明湖,更为古朴典雅。古都西安成为梦想中的长安城。古老的城墙,银装素裹,蜿蜒流淌的灞河,在白雪的装点下,宛如仙境。
雨是多情的泪,雪是凝固的情。自古以来,雪是诗人的最爱。浪漫的诗人,赋予白雪生命,让冬天变得温暖,让生活变得温馨。那些不提雪却满眼都是雪的诗词,更是惊艳天下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可谓咏雪之千古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和洁白的雪花形容雪,让人眼前一亮。雪花的轻盈、美丽,呼之欲出。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被白雪所覆盖,其震撼之美,深入人心。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57年,年近不惑的岑参,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武判官为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回长安,写下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的这首诗为咏雪送人之作,开篇便气势磅礴,立意奇特,白雪未及而风声先至。北风卷地”,由风见雪,尤为奇妙。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白草折,可见北风之大,塞外天气之恶劣。
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这首诗,处处可见“奇”。塞外苦寒,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而至。诗人奇思妙想,以春风一夜之间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新颖而独特。“忽如”二字更是奇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更写出了诗人惊喜的心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绝美意境,可谓又一奇。梨花盛开时,洁白的花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满枝头,与雪压冬林的景象颇为相似。东方虬的《春雪》,也是以花喻雪,但其春雪满空来,处处似花开的气势与意趣,不及岑参。以春景比冬景,堪称奇绝。
追随诗人的笔墨,场景由帐外转至帐内,塞外生活的点滴,在诗人笔下变得鲜活。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即便身穿狐裘也无法抵御严寒,盖上锦被也显得单薄。塞外有多冷?诗人通过将军和战士们,告诉我们答案:他们的手冻僵了,无法拉开弓箭。他们的铠甲仿佛被冰雪凝固,难以穿上。
诗人写到主帅营帐内置酒饮别的情景,之前咏雪寄情,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送别。主帅帐中,酒香四溢,将士们为武判官饯行。席间,一曲曲离别的乐章回荡在空中,胡琴、琵琶和羌笛交织在一起,荡气回肠。当夜幕降临,辕门前的雪花依然飘飘洒洒,辕门上的红旗一动也不动,原来已被冰雪冻结。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浩瀚的沙漠,好似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则被愁云笼罩。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塞外雪景图,为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独特的送别环境。冬日酷寒,即将远行的武判官,将面临怎样的艰辛?一个“愁”字,给出了答案。
轮台东门外,大家送别武判官,他离去时,通往天山的路被大雪覆盖。曾经熟悉的山路,变得曲折难行。武判官的身影渐渐消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岑参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塞外八月飞雪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的场景。离别的哀愁、思乡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还有一种说法,该词的作者为宋代的黄舁,因为这首词的风格与李白相差甚远。诗人笔下的雪,是天仙狂醉后,揉碎的白云。白云的洁白,自由,用以形容白雪的恣意、洒脱,可谓相得益彰。
这首词豪迈、独特又新奇,不落窠臼,且富有生活情趣。富有想象力又充满浪漫主义特色,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其喻体高雅、纯洁,又不失豪迈,窥一斑而见全貌,可见词人的心胸宽广、疏放。
清平乐·画堂晨起
李白(一说袁绹)〔唐代〕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词的上片写诗人人看到的雪景,开篇两句简单明了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冬日清晨,诗人才刚起床,来到堂舍,便有家丁来报,外面下雪了。诗人卷起帘栊,看到外面雪花纷飞,渐渐地,庭阶被覆盖上一层洁白的雪。
短短二十几个字,浑然天成。诗人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高卷”,可见诗人盼雪心切,赏雪兴致之高;“远迷”,可见天地被白雪覆盖,一片迷蒙,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下片,诗人的奇思异想,赋予白雪不一样的魅力。诗人以炉烟蒸腾来形容雪花狂舞的气势,可见风雪之大。此时,天地一片洁白,就连枯草也似挂一身玉琨,寒光闪闪。这美景因何而来?原来是天上的神仙喝得大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洒向人间。
大雪之后的人间,宛如仙境。诗人笔下的雪,让人心醉。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此诗作于815年,当时四十七岁的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韩愈到过岭南,北方的春天对他来说,来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他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境,创作了此诗。
韩愈笔下的雪,等不及来迟的春色,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这首精妙绝伦的七言绝句,立意新奇,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未有芳华"与"初见草芽",如同波谷,波峰,跌宕起伏,让人眼前一亮。新年已至,却未见花开,熬过漫漫寒冬,期待春天的人们难免有些焦虑。诗人笔锋一转,二月初惊奇地见到小草发芽。"惊"字巧妙地写出诗人惊喜的心情。
诗人笔下的白雪,善解人意,似乎感受到了春色迟来,于是纷纷扬扬地洒落,穿过树枝,宛如飘洒的花瓣,增添了一抹生动的气息。"却嫌"和"故穿",相得益彰,赋予白雪人类的情感和动作,让整首诗变得灵动活泼。
韩愈的这首春雪,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为大家展现了一幅精美的画卷。于常景中翻出新意而独具风采,正是韩愈的魅力所在。
意在言外,情在境中。这个飘雪的冬天,因为浪漫的诗词,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