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组织十年,还想回来当领导,这事儿放在哪儿都难办。
1937年,新四军成立,抗日战争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离开党组织十年的老党员朱克靖突然冒出来,找到老战友叶挺,要求重新参与革命工作。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毕竟,人家是南昌起义的元老级人物,资历确实够硬,但问题是,脱离组织十年,说白了,党内外都不认识他了。
这么个“失联多年的老战士”,该怎么安排,确实让叶挺头疼。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资历虽老,但脱离组织太久,影响信任度。
朱克靖是南昌起义的亲历者,党内地位一度很高,甚至担任过第九军的党代表。
但问题在于,他在1927年起义失败后,与组织整整断了十年联系。
这十年里,他虽然没有背叛信仰,但也没能给党组织提供任何实际帮助。
对叶挺这样一个“失踪人口”突然归队,既需要重新考察,也需要重新建立信任。
毕竟,这十年间,党内外的形势早已千变万化,军队也经过多次重组,朱克靖的“老资历”反而成了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可能引发质疑。
2. 安排高职务,容易引发部队内部不满。
如果直接给朱克靖安排一个高职务,那对那些在党内浴血奋战、不离不弃的干部难免会觉得不公平。
毕竟,人家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而他却“失联”了那么久,突然回来就坐上高位,无疑会打击其他干部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当时的部队环境中,资历固然重要,但战功和贡献更为关键。
而朱克靖“寸功未立”,光靠过去的资历就想重回高位,显然不合适。
叶挺的难处就在于,既要维护军心,又不能冷落这位老战友。
3. 安排低职务,又有损其威望和历史贡献。
但反过若是给朱克靖安排一个过低的职务,又显得不合适。
朱克靖当年可是参加过北伐、主导过南昌起义的革命元老,能力和经验都毋庸置疑。
让他从普通干部干起,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浪费,也会显得组织“不尊重老同志”。
而且,党内对“老革命”的敬重是有传统的,若是处理不当,很可能会伤了朱克靖的心,甚至影响他对党组织的信任。
叶挺作为新四军的领导人,心里自然清楚这个道理,但如何平衡这件事,确实是一道难题。
朱克靖的回归,对叶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要照顾情感,又要顾及现实;既不能让他“高高挂起”,也不能让他“平平无奇”。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让朱克靖担任顾问兼战地服务团团长,这个职位既体现了对他的尊重,也避免了引发军队内部的不满。
至于朱克靖的最终命运——被国民党杀害——更是为这位革命老兵的传奇人生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从来不是一条直路,每一步都充满了选择、妥协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