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池清水,盛得下日月山川,也安得住人心。
热闹是一种状态,安静是一种境界。若能在喧嚣之外,寻一方小院,掘一泓清水,养几尾闲鱼,便足以让心沉静下来,任纷扰随水而逝。
水,是万物之源,也最能安抚人心。它不在大小,在于意境;鱼不求名贵,在于自在。有水、有鱼、有院,便是人间最温柔的归宿。

一池静水
小池无声,胜似大江东去。
水,在中国人的文化里,从不只是物理之物,更是精神的象征。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实也正如一池静水,深藏不露,却映照万象。院中有水,如心有静,虽不言语,自见万象之美。

小水池不需华丽雕栏,不必喷泉假山,只要四方之地,一泓清水,便自成天地。清晨光洒水面,波光粼粼如碎银跳跃;夜里风过荷叶,水面泛起圈圈涟漪,心也随之慢了下来。
水静而生慧,人在水边久了,自会学会沉静、包容、温软。这不只是环境的影响,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滋养。

看鱼游水,是一种人间清欢。
庭院养鱼,不为炫耀,只为那一份“观鱼”时的从容。几尾鱼儿穿梭水中,有时静立不动,有时灵动穿梭,不争不抢、不言不语,却似乎比人更懂生活。

小时候在乡间,老人们总喜欢在屋前屋后掘一小池,养些鲫鱼、草金、鲤鱼。无需精心照料,它们自会在水草中嬉戏,遇雨尤欢,遇寒自藏。那时的孩童也爱蹲在池边,等鱼儿浮头,一等就是整个午后。
现在的人们,越活越快,越快越空。而在池边静坐,看水中鱼儿悠游,便是让那一点温柔,填充快节奏扒开的缺口。无需占太多时间,只要偶尔驻足,日子便生出诗意。

一泓清水,是庭院的灵魂,也是生活的留白
好的庭院,讲究的是“意境”,而不是“热闹”。有水的院子,总会多出几分呼吸感。阳光能照进来,风能穿过来,水声潺潺,草木摇曳,自然在其中流转,四季都变得有了轮廓。

小池之内,可养几朵睡莲,小池周边,可种几株石菖蒲,养一方苔藓,再铺一块老石板,或设一处汀步过水。夏夜来临,灯影映水,蛙声虫鸣,人坐其间,仿佛与山林同住。若再有一杯清茶、一卷闲书,那便是从俗世偷得的一寸清欢。
这样的院子,不求大,不求奢,但讲求一份用心的布置。因为懂得,这不是单纯造景,而是为了养性;也不是光求美,而是为了安居。

生活不是预设的轨迹,而是一首慢慢编织的诗。有人向远方奔赴,有人沉迷喧嚣,而终有人,愿为一方院落驻足停留。
一池清水,藏着日子的温柔;几尾游鱼,添了人间的生趣。哪怕不过是阳台一隅,水缸半角,只要心有所栖,皆可成景。
浮世喧腾,唯愿心有归处。在岁月的流光里,寻得一池水的澄明,几尾鱼的自在,便是尘世间最安静的桃源。

- End -
来源|黛青,图片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