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戒严令被推翻,尹锡悦政治赌博失败,有很大概率将被送入监狱

黄教授 2024-12-05 13:06:00

图为韩国总统尹锡悦

大家都知道,最近大事不少,但这次轮到韩国了。12月3日,总统尹锡悦下达戒严令,但也就6个小时后就被推翻,“政变”失败的代价就是尹锡悦要凉了,现在,在野党提交了弹劾案,迫使其下台,而最后的结果大概率要坐牢。那么,下令韩国进入戒严,尹锡悦为何要以身犯险?戒严6小时就被推翻,尹锡悦为何会失败?在野党递交总统弹劾案,尹锡悦政治生涯要走到头?对于这些问题,我将从韩国突然戒严说起,为你深入解析。

韩国戒严这个事的确有些突然,但并非偶然发生的。3日晚,尹锡悦以在野党裹挟国会,不断弹劾政府官员,威胁到了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且要危及国家安全等等为理由。宣布实施戒严令,并封堵国会大门,但在野党议员在李在明的带领下,冲破重重阻碍,进入国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否决投票,以190比0的结果,宣布戒严无效。4日凌晨4时左右,尹锡悦宣布解除戒严,并撤回军队。

图为警察阻止人们进入国会

第一个问题:下令韩国进入戒严,尹锡悦为何要以身犯险?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不是偶然的。尹锡悦决定实施戒严,看似孤注一掷,实则有其内外双重考量。一方面,尹锡悦与共同民主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已到白热化。他上任以来,不断通过检察机关对李在明进行打击,但始终未能奏效。尤其是2024年4月共同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后,尹锡悦的执政局面进一步被压缩,政策推进屡屡受阻。国会预算案被搁置,多名高官遭到弹劾,这些都让尹锡悦感到权力受到严重威胁。实施戒严无疑是其“釜底抽薪”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非常手段重新掌控局面。

另一方面,第一夫人金建希的丑闻也对尹锡悦造成了沉重打击。金建希被曝收受奢侈礼品、操纵股票,使尹锡悦政府公信力进一步下滑。在野党顺势推动“金建希特检法”,将调查范围扩大,尹锡悦已经难以招架。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他选择以戒严作为最后一搏,希望扭转败局。

图为韩国戒严现场

因此,这本身就是韩国政治斗争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韩国经济矛盾与政治矛盾难以调和的真实写照。当然,这里还需要提到的是,韩国出现的政治动荡,与美国的最高权力变动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个问题:戒严6小时就被推翻,尹锡悦为何会失败?

第一,事起仓促,准备不足。这次戒严显得突兀且缺乏周密计划。从程序上看,尹锡悦并未与关键力量充分沟通没有与美国通气使其失去了背后“老大”的支持,而军方未能全力配合,则让戒严行动缺乏必要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他未能争取到党内足够的支持,甚至国民力量党内部也有反对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戒严行动显得孤立无援,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图为李在明

第二,共同民主党掌握了国会的大部分话语权,且反应神速,迅速掌握了主动权。尹锡悦的戒严令刚下达,国会便通过各种手段展开反击。党首李在明甚至亲自翻墙进入被封锁的国会,象征性地展现了对抗的决心。最终,以190票全票通过的结果否决戒严令,使尹锡悦不得不迅速退让。这种快速反应源于共同民主党长期以来对国会的控制力,以及在选举中赢得的广泛民意支持。

第三,尹锡悦本身已经失去了民意支持,戒严行动不过是最后的挣扎。数据显示,尹锡悦的支持率已从30%降至17%,在总统中期执政阶段,这一数字几乎宣告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结。失去民意的背后是民众对其施政能力和公信力的严重质疑,而戒严令更让人觉得他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进一步削弱了社会对他的支持。

图为韩国国会

第三个问题:在野党递交总统弹劾案,尹锡悦政治生涯要走到头?

在韩国政坛,弹劾总统并非新鲜事。从卢武铉到朴槿惠,韩国总统弹劾案都有前例。而尹锡悦此次遭遇的危机更为复杂:不仅在野党递交了弹劾案,就连执政党内部也对其失去信心。这种“内外夹击”使得尹锡悦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在野党的弹劾行动有明确法律依据。韩国宪法规定,总统若违反宪法或法律,可被弹劾。而尹锡悦下令戒严却被国会迅速推翻,显然已处于权力行使的边缘地带。此外,其施政失利、政府公信力丧失,都为弹劾案提供了充分理由。

更糟糕的是,尹锡悦的执政基础已经崩塌。国民力量党内部要求其退出党籍,党代表韩东勋公开要求其辞职。更糟糕的是,尹锡悦的核心智囊团队——总统秘书室全体辞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失去了党内支持和核心幕僚,他的政治生涯几乎可以宣告终结。

图为美国白宫

至于美国的态度,这一外部因素可能是尹锡悦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白宫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对尹锡悦表示明确支持,那么弹劾案或许还能拖延。但目前来看,美国对韩国内政采取谨慎态度,未表明立场。总之,尹锡悦的政治生涯是否彻底结束,虽然尚未有定论,但他能否撑到任期结束,已然成为一个极大的问号。

总而言之,“一失足成千古恨”,尹锡悦的戒严行动,非但未能稳固权力,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政治危机。而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韩国政坛激烈斗争的一个缩影。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场风波将成为历史学家笔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警示后人:政治博弈,需三思而行,切勿孤注一掷。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0 阅读:23
黄教授

黄教授

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