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行湘晚年去台探亲,蒋纬国送来一笔钱,他愤然:我不是来要钱的

桂花飘香中秋夜情怀 2025-02-21 11:08:35

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迟暮之年的邱行湘来到台湾探亲。

结果,就在行程即将结束时,蒋纬国突然派人找了过来,并送了他一笔钱,表示要“接济”他。

然而,听了这话,他却立即怒道,他不是来要钱的!

邱行湘是出了名的崇敬老蒋、畏惧蒋家人,但他如今为何会是这种态度呢?

洛阳战役前夕

1948年,在彭老总的带领下,西野在宜川取得了空前的大捷。我军的脚步也逐渐逼近西安。

胡宗南为保西安周全,急忙调了驻陇海路以及洛阳一带的兵力,前来支援。

但这样一来,洛阳城内只剩下一个青年军206师把守,兵力极其薄弱。对于我军来说,这就是一块白白送上门的“肥肉”,不吃白不吃。

之后,毛主席便将攻克洛阳的任务交给了华野的陈唐兵团以及中野的陈谢兵团,并任命陈士榘为总指挥。

计划一定,我军立即行动了起来。

而敌人也这边也没闲着。老蒋觉察我军有所行动后,便立即召见了206师师长邱行湘。

实际上206师师长一开始并不是他,而是肖劲。后来因为肖师长指挥不当,导致洛阳城“危在旦夕”,老蒋才撤了他的职。

而他之所以提拔邱行湘,除了对方确实有军事才干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方对自己忠心耿耿。

邱行湘对老蒋的尊崇在军中是出了名的。但他又不是像陈诚、刘峙那样只会阿谀奉承。他尊敬老蒋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对其进行模仿。

像老蒋是平头,他便绝不留长发;老蒋不抽烟不喝酒,他便也滴酒不沾。

就连老蒋总是爱穿的黑色披风,他也直接备了两件。国民党内部都打趣他是“小蒋先生”。

虽然在别人眼中这或许是个笑话,但老蒋本人却非常受用。

两人见面后,老蒋便夸他是黄埔的典范,是国军的模范将领,洛阳交给他自己也就放心了。

他这么一说,邱行湘本想叫苦的话就直接咽回了肚子。

如今解放军数万大军压境,而洛阳城内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兵力。这要是能守住整座城市,简直难如登天。

他本想向老蒋再要一些兵力,但又想到上次某位将领向老蒋寻求支援,却只招来一顿责骂。

当时老蒋还拿毛主席作比喻,他说主席带出来的将领,不管到哪里都是两手空空。但不出一年,他们就能拉出一万人的队伍。反观他们,只会伸手向自己要人要钱……

或许是因为自尊心太强,又或许是不想损坏自己在老蒋心中的形象,邱行湘硬是没提自己的难处,反而信誓旦旦地保证“城在人在”。

老蒋非常满意,之后他便为其升了官,将其任命为了“洛阳警备司令”。

在离开南京之前,蒋经国还特意请他吃了顿饭。

彼时距离邱行湘妻子去世没多久,蒋经国贴心地为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并答应在战斗结束后就亲自为两人证婚。

其实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其拼死守住洛阳,不要向我军投降。

面对上级的关怀,邱行湘自然是感动万分。他当即表示会誓死保卫洛阳。

进入功德林

邱行湘回去后便开始大力建造工事,扩充队伍。最后,他又派人从乡下强征了十万民工,让他们挖战壕、运粮食。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战斗便也打响了。

邱部本想以坚固的城防和工事顽强抵抗,却不想我军的攻势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我军3、4纵在清扫完外围据点后,成功对洛阳形成了合围之势。之后,两军便兵分两路,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开始攻城。

首先是3纵。他们在大炸药包连续爆破的情况下,直接销毁了敌人的城防工事,从正面一举攻入了城中。

之后是4纵。4纵之前打过太多恶战,所以重型武器比较稀缺。所以战士们只能凭借着血肉之躯,冲击敌人的火力网。

在一番鏖战后,4纵也终于攻入城中。

敌人见防线都已经被我军突破,顿时慌不择路,四散而逃。我军乘胜追击,一举将其全部歼灭。

而此时的邱行湘见已经无力回天,便想起他向蒋家父子保证的“城在人在”的诺言,当即举起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结果,还没等他扣动扳机,一名解放军便打掉了他的枪。

就这样,他成为了我军的俘虏,不久后便被送到了功德林进行改造。

他这个“小蒋先生”的称号,我军其实也略有耳闻。大家本以为,凭他对老蒋的忠心程度,改造起来肯定要颇费一番力气。

岂料,对方的表现却出人意料的好。

回归正途

在刚进入功德林时,邱行湘确实担惊受怕过。他原以为我军会像国军那样,对犯人进行严刑拷打。

但一连几日过去,我军除了正常审问外,对他始终照顾优待。渐渐地,他便放下心来,明白自己应该是没有性命之忧了。

此后,他每天都表现得很积极,每次劳动他都是干得最多的那一个。管理员见他态度良好,便时常会在生活上给他一切关照。

其实我军不打不骂,对他来说已经非常惊奇了。等到我军专门找医生给他治病后,他更是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他能体会到,我军给予他的这种“好”,并不是像老蒋一样,想让他回报什么,而是真正想帮助他改正思想,重新做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我军感化,并开始从心底接受改造。

后来,国民党各将领陆陆续续都来到了功德林。而邱行湘作为他们的“前辈”,就担负起了小组长的责任,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照顾。

可以说,当时进来的国军将领,大多职位都比他高。若是放在以前,让他管理这些人,他是怎么也不敢的。

但或许是改造的时间多了,被我军官兵平等的原则影响了,他管理起这些人来确实有模有样的。

在康泽抢走大家碗里的肉时,他能毫不犹豫地给予批评;在董益三与黄维打架时,也只有他敢站出来怒斥两人。

渐渐地,他在众人心中的声望也逐渐提高。

不过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自己的权力变得有多大,而是能切身体会到两军之间的天差地别。

这一差别,不仅是两军对待俘虏的方式,还有两军对待自己被俘人员的方式。

在解放军这里,不管敌人有多强大,他们都会坚持不懈地营救战友。

而国军呢?老蒋一听说杜聿明等人被俘了,不仅要求他们“以身殉国”,还直接断了对他们家人的补助。

也正因此,邱行湘对老蒋失望至极,对他以往的尊敬也一去不复返。

几年后,他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被释放出狱。在我党的帮助下,他有了一份糊口的工作,开始自食其力地生活。

虽然没有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但他却觉得异常踏实、幸福。

到了八十年代,他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在这个年纪,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再见一见自己的亲人。

于是不久后,他便踏上了去往台湾的路。家人见到他来都非常开心,纷纷想留他定居,但却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就在他即将离开时,蒋纬国突然派人来送了他一笔钱,表示要“接济”他。

但此时的邱行湘早已改头换面。他直接生气地说,自己是来探亲的,不是来要钱的。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全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渐渐发现,邱行湘好像不一样了,他虽然生活不富裕,却好像比他们多了一样东西。

这样东西是什么呢?他们也说不出来。

邱行湘回去后,便继续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

后来他的外甥在写回忆录时曾提起,舅舅手拎公文包满面春风地穿梭奔走,比起当年他驾着豪华轿车出入“总统府”的恐惧心情,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