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各大电商平台接二连三地表示要取消“仅退款”这个稍显不成熟的规定,当时许多人就以为消费者会是最大输家,毕竟不能薅羊毛了嘛。
但现实却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根据网络上所传出的信息来看,恐怕生鲜食品商家才是这场规则变革中最狼狈的群体。



四年前“仅退款”横空出世时,平台得以通过极致的消费者保护形象迅速打开下沉市场,拼多多、抖音、快手就是最好的例子,拼多多借此撕开了淘宝京东的护城河,而抖音快手则顺势完成电商闭环建设。
数据显示,仅2022年就有超1.2亿用户因“仅退款”政策首次尝试新兴平台购物,属实是赚麻了!
而当规则异化为“羊毛党”温床时,平台又敏锐捕捉到商家集体出走的危机信号,借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的东风,以“优化营商环境”之名将政策调整包装成行业自律行为。
简单来说,“仅退款”是某些平台发家的垫脚石,现在变成绊脚石了,我就主动搬掉还能捞个心系天下的美名。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既避免了消费者大规模流失,又借机清洗低质商家完成生态净化,确实高明啊!





首先不得不承认,在“仅退款”大行其道的时候我是亲眼见过不少商家被一些羊毛党狂薅的,损失相当大。
不过有人认为,羊毛党还是少数,不然这个“仅退款”也不会流行了这儿么久才有被废除的迹象。另外,但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京东自营自2014年就推出了“仅退款”服务,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次对售后和纠纷处理规则的修订,只是进一步将“仅退款”从京东自营延伸到入驻京东的商家。
这个说法显得过于主观了,来看看实际数据就知道了。
据第三方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全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问题中“仅退款”占比超六成。这表明,有相当大的职业“薅羊毛”群体恶意利用该规则获利,致使部分商家损失严重。
所以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明确表示,会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所以说,对正常的消费者来说,取消“仅退款”规则恐怕也没什么大影响。


今年4月新规落地后,消费者拆开快递发现烂果时,不能再一键“仅退款”,必须将商品寄回,大伙能想象得到这种情况的后果吗?
某安徽水果商家就遭遇了类似的噩梦:客户退回的荔枝在运输中彻底腐烂,平台以“无法验货”为由驳回了退款申请,商家既损失了货款,还要支付双倍运费。更荒诞的是,有消费者因退货成本高于商品价值,直接放弃维权转手差评,导致店铺评分断崖式下跌。
这种矛盾本质是规则与现实的错位。
因为生鲜商品具有易腐、低客单价特性,一些小型水果,总价也就十块八块,比如10元的草莓退货需8元运费,而腐烂水果根本无法二次销售。平台虽保留“特殊品类处理权限”,但实际执行中会经常要求商家先签收退货包裹。某淘宝卖家吐槽:“收到退货时纸箱渗着汁水,拆开全是果蝇——这种‘验货’除了添堵毫无意义。”
对于这类商品的售后处理,商家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与消费者沟通退货事宜,安排物流接收退回商品,还要承担退货运费等,售后处理成本很可能会超过商品本身价值,这种扶贫式电商谁还会愿意干呢?




比如淘宝上线了“真实体验分”系统,试图用数据筛选优质商家;
而拼多多则开始允许商家在36小时内驳回恶意退款。
这些规定看起来很给力是不是?
但事实上,这些技术手段在鲜活易腐的商品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当消费者凌晨两点提交退货申请,商家根本来不及拦截物流。
所以再三权衡之下,这种规定还是直接废掉省事。

取消仅退款政策,初衷是为了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避免部分消费者利用仅退款政策进行恶意退款,给商家造成损失。同时,这一政策调整也有利于推动电商行业从低价竞争向服务与质量竞争转型,促进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生态的优化。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政策给生鲜食品商家等群体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估计后续还得继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