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菲律宾防务部门高官近期针对南海断续线发表歪曲言论,致使南海局势陡然紧张,菲律宾高官言论罔顾事实,肆意歪曲南海断续线,并蓄意将中菲南海争议偷换为中国与东盟间矛盾,企图混淆国际视听,为其在南海的非法行径制造托词。
马科斯(资料图)
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南海权利主张的重要载体。2016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重申中国对南海诸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明确中国在南海享有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等权益。声明虽未直接提及“南海断续线”,却已明确其具有岛礁归属线和历史性权利线的性质。中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主张海洋权利,同时始终保有依据习惯国际法取得的历史性权利,二者在南海可共存且叠加。
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径不断升级。自2023年起,从渔船强闯黄岩岛潟湖,到海警船频繁滋事,直至动用军舰非法侵入中国领海,其行为已从试探演变为军事化对抗。菲律宾此举背后,美国因素影响显著。美国为推进“印太战略”,将菲律宾视为重要棋子,通过提供先进武器、宣称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等方式,在南海问题上煽风点火,为菲律宾挑衅行为撑腰。
南海(资料图)
面对菲律宾挑衅,中国多管齐下应对。军事上,强化南海军事存在,开展大规模军演展示实力,中国海警加大执法力度;经济上,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保留与菲律宾经济往来空间,彰显维护自身权益决心的同时,为局势缓和留有余地;外交层面,持续与菲律宾沟通,清晰阐明立场,着重强调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积极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中方看似“按兵不动”,实则基于全面战略考量。从战略角度出发,中国一贯秉持和平解决争端原则,避免被菲律宾挑衅行为裹挟,陷入不必要冲突,以免中某些势力圈套,致使南海局势失控。中国凭借强大实力与坚定自信,具备在适当时机有效应对各类状况的能力。从国际舆论视角看,中国的克制态度有助于国际社会清晰认识到中国维护和平的诚意,凸显菲律宾挑衅行为的非正义性。以黄岩岛事件和南海仲裁案为例,事实表明美国不会为菲律宾与中国正面冲突,菲律宾若继续执迷不悟,必将自食恶果。
南海(资料图)
国际关系学者指出,菲律宾追随美国在南海的冒险行径属于短视行为。当前美国深陷俄乌冲突及中东诸多事务,且面临2025年拜登政府寻求连任的压力,对菲律宾的支持可能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而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与维护主权决心坚定不移,菲律宾若持续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的高度戒备状态将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
南海问题兼具历史遗留与现实利益纠葛等复杂性,和平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菲律宾若着眼国家长远利益,应立即停止挑衅,与中国通过对话协商探寻南海问题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方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反之,持续“玩火”必将使自身陷入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