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悬梁锥刺股,说的都是苏秦?NO!

大力道历史 2024-08-29 02:46:42

《三字经》中说,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劝学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人,其中锥刺股指的是战国纵横家苏秦。

苏秦年轻时有过一段穷困潦倒的日子,因为生活不如意,“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你落魄了,连亲人都瞧不起你。

苏秦特别伤心,憋着一股劲要做出成绩。他闭门不出苦读苦学,困了倦了瞌睡上来了,就拿着一把锥子扎大腿。这个东西比容嬷嬷扎紫薇的细针厉害多了,无论多困的人都瞬间清醒。

现在肯定是不提倡这种自残的学习方法,但是苏秦就是凭借这股狠劲,快速积累知识。一年之后学成,走出家门游说各国,最后挂六国相印,是历史上有名的风云人物。

相比之下,头悬梁的主人公就要黯淡很多。最简单的一个对比,众人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这句话,都知道锥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但你要问头悬梁的主人公是谁,恐怕都得好好想想。甚至有人还会反问,头悬梁锥刺股,说的不都是苏秦么?

自然不是,锥刺股指苏秦,头悬梁指的则是汉朝的孙敬。只不过相对于苏秦,孙敬的人生就太平淡了。咱们从《汉书》《太平御览》《楚国先贤传》等书中,大致拼凑出了孙敬的一生。

孙敬是汉朝信都人,今天大名鼎鼎的衡水市,看来衡水苦读出学霸是有传统的。

孙敬从小就喜欢读书,可是少年都贪睡,没看几页就困了。孙敬每次读书打瞌睡都非常懊恼,认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为了抓紧每一秒钟,他就想出了头悬梁的方法。

学习犯困了一低头,悬挂到房梁上的绳子就会拽头皮,人瞬间就清醒了。于是孙敬打瞌睡的次数越来越少,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多,十几岁就小有名气,被称为“闭户先生”,还被推荐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学习。

别人到太学读书都是高高兴兴的,祖坟冒青烟了。这可是全国最好的学校,当年刘秀就是在这读书的,从这毕业不用担心就业问题。但是孙敬很愁,他没钱。

其实太学有很多优惠政策,读书不用花钱,优秀学生食宿也都免费,还会发礼物,比如换季发布匹,考核后前几名发笔墨纸砚等等,待遇很好了。

但是孙敬依然很犯愁,因为他不仅要养活自己,还得赡养母亲。即便太学不收学费,提供食宿,他也得把母亲的生活费赚出来,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但是孙敬没有退缩。他带着母亲从老家河北走到洛阳,然后在太学旁边给母亲租了一个简陋的小房子。每天放学后,孙敬就到菜市场买菜,准备给母亲做饭。

古代没有自媒体,但是消息传播渠道一点不少,一点不慢。孙敬勤奋好学,一边悬梁苦读一边赡养母亲,从河北走到洛阳求学的事迹早就传开了。大家都很佩服,都想给孙敬提供点帮助。

看到孙敬来买菜,菜市场各位叔叔阿姨全都热情招待,还主动压价。原本八块钱一斤的黄瓜,八毛就卖了。六块钱一斤的西红柿,六毛就卖了。卖肉的摊贩赶紧切出一块肉放在案板上,说今天就剩这一块了,送给你了,卖完了我好收摊。

孙敬也不傻,时间长了肯定反应过来了,很不好意思。可是去给钱人家又不要,怎么办呢?孙敬认为,自己才学还算不错,就免费给附近的孩子辅导功课吧。

想法很好,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年书是奢侈品,太学里面的书不可以随便拿出来。没有书,怎么给孩子讲课呢?孙敬想到了抄书。

不知道那时蔡伦发没发明出造纸术,即便发明出来了肯定也很贵,孙敬买不起。竹简需要大量的竹子,孙敬也没有。想来想去,他把主意打到柳条上。

他把杨柳枝剖开,晒干,再把这些窄窄的木片用绳子串起来,就能在上面写字了。事情传开后,周围人都来帮忙,很快就做成了很多类似的书籍,还有个专有名称叫“杨柳简”。

孙敬就在这些杨柳简上抄书,然后免费教孩子读书。“太学学生”“闭户先生”“时代楷模”孙敬免费教书的事情越传越远,后来荆楚江淮的学生都慕名前来,希望能亲耳听一听悬梁苦读者孙敬的教诲。

后来,孙敬成了一代大儒,主要工作就是传道解惑,桃李满天下。大概是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弟子中也没有特别出彩的人,所以名气要比苏秦小很多。

但是,苏秦最后被刺身亡,还被车裂了。虽然是计谋,但车裂也太狠了。孙敬的结局书上没写,但是在独尊儒术的朝代里培养学生,著书立说,猜想结局肯定很好。

孙敬和苏秦,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吧。

0 阅读:5

大力道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