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不City”,为啥值得“围观”?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07-08 20:10:37
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一句中不中、洋不洋的“City不City”近日成为爆梗,锁定流量C位。

01 “打卡中国”成流量密码

源自一位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和妹妹对话的口头语“City不City”,近日在全网迅速走红。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有关“City不City”的话题阅读量合计已超30亿。

不刷到点老外“打卡中国”的Vlog,恐怕很难理解这句“City不City”,而一旦魔音入耳,洗脑的魔性语调就再也挥之不去。

△视频片段 图源:保保熊

和“City不City”深度捆绑的无疑是“China Travel”。

7月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City不City走红”:很高兴看到外国朋友们在中国享受美景美食,亲身感受生动真实的中国。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有媒体统计,自去年11月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今,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已扩大至54个国家。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

而随着政策推进,社交平台上“老外游中国”的视频也早已火了几轮。

这些Vlog的受众除了对中国持有刻板印象想来亲身感受的“潜在客户”外,还不乏好奇“老外眼中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本土”网民。一时间老外“打卡中国”成了十足的流量密码,“City不City”更像暗号一样,流转在“China Travel”的短视频里。

02 全网“围观”啥?

实际上,外国人玩儿中国早就不是新鲜事,美食美景的吸引力也早已被人熟知,那这一波,还有啥值得全网“围观”的?

热情好客,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曾分享过张家界的欢乐一幕:一群外国友人在乘坐天门山扶梯时,与上行的中国旅客不期而遇。双方热情打招呼,还相互击掌致意,场面温馨而热烈;杭州出租车司机把西湖龙井分享给外国游客被表白:“我爱中国,因为我每天都会遇到你们的善意”;北京大爷和外国游客一起踢毽子被赞“是会中国功夫的大爷!”,有美国游客在短视频里分享,称手机和充电器丢在路边长椅上,过去约10分钟再回去拿,发现有个女孩一直照看着,“太贴心了”。

而吃着老外游中国的“电子榨菜”的中国网民,同样信奉“来而不往非礼也”,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视频,专门为外国友人提供来中国旅游的攻略。一来一往间,“好客中国”顷刻间具象化起来。

除了好客人民,更让老外瞠目的一定是“未来中国”。

视频中,有外国游客在中国武汉拍摄无人驾驶出租车、悬挂式单轨,并感叹“这不是科幻电影?”,还有游客挑战全世界最大的地铁网络——上海地铁,足足500多个站点让其觉得这是一个隐藏的地下世界……

除此以外,掌纹支付、刷脸支付、智慧服务机器人、无人机送快递、一系列“神操作”让外国博主纷纷感叹,在中国,未来已来。

城市街道干净整洁、夜晚外出热闹安全。

国人早就习以为常的事,在“China Travel”的短视频中被反复提及。“夜晚的街道很安全,amazing!”类似的感叹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城市拍摄的短视频中。而全网唯一的吐槽中国“不安全”的爆款,则是外国友人深度体验中国美食后说:“中国确实太不‘安全’了,一不小心就胖十斤。火锅、烤鸭、奶茶、烤串……根本停不下来!”

这些“China Travel”的Vlog,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场景从知名景区到街头夜市,从汉服妆造到中国美食,从乘坐高铁到中医推拿……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令不少中国人都自叹不如。

03 如何用好“洋嘴替”

在外国游客的Vlog中,中国便捷的生活服务、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充满着吸引力。

而这波不请自来的“洋嘴替”,破解了“流量密码”。在海外某短视频平台上,“China Travel”词条观看量已高达7亿。

但热梗总有“有效期”,这波流量该如何用好,“洋嘴替”能如何常替常新,需要的不只是文旅部门的努力。

要让“洋嘴替”真正成为推广中国的大使,需要加强合作与引导,与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力和粉丝基础的外国旅游博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化文化交流,为流量博主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拍摄场地和素材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呈现中国文化;同时提升旅游体验,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定期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调整和优化传播策略,确保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这些措施,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多元、魅力的中国,让“中国景区长满外国人”的盛况成为日常,带着全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

校对 | 李立军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