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单位是很多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择业首选,虽然薪资可能不及金融行业其他领域企业那么高,发展空间有限,但是整体的工资水平还是不错的,福利也好,并且工作也相对轻松且稳定。尤其是近年来,金融行业已不如往年那般风光无限,希望进入“国有六大银行”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更多了。
那么,进入国有银行,哪些高校的毕业生更有优势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以“两财一贸”为代表的名校毕业生,其实不是的,那些具有“央行基因”的“双非”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才是国有银行的最爱。
日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2024年度接收境内院校应届毕业生情况公示》。数据显示,2024年农行共录用了29780名(男13936人、女15844人)境内院校应届毕业生。
这近3万名“新人”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39所985、70多所211外,还包含了1000多所“双非”院校。但出人意料的是,被录用人数最多的并不是“两财一贸”,也不是985、211,反而是一些“双非”财经类院校。
比如:河北金融学院有230名应届毕业生被录取,位居第一;云南财经大学以211人紧随其后,山西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分别以173人、171人、168人位列第三、四、五名。
不仅如此,被录取人数超过100人的,几乎全部都是“双非”财经类院校,985、211院校中,只有西南财经大学和新疆大学分别有104名、100名应届毕业生被录取。
为什么河北金融学院如此受农行欢迎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所学校具有“央行基因”。
河北金融学院创办于1952年,时名“保定银行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创建,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保定金融专科学校、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后,于2007年,升格并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河北金融学院绝大多数时间都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到2000年才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正是这样的背景,河北金融学院的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金融行业,其中近万名校友担任金融行业中高级管理职务、110余位校友担任省级以上金融机构主要领导职务,被业界誉为“金融人才摇篮”。
虽然学校如今的整体实力并不算强大,但河北金融学院在银行系统的地位和优势也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由于课程设置跟银行的业务需求高度契合,其财经和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很容易进入银行工作。当然,主要从事的是柜员这类最辛苦的岗位。
除了农行之外,其他国有银行同样都喜欢录取原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四大“双非”财经类院校。
以中国银行为例,2024年共录用境内院校应届毕业生13181人,录取最多的是广东金融学院,有192人;然后是河北金融学院,为130人。“四大金专”中的哈尔滨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24年农行和中国银行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也都不少。
由此可见,想进入国有银行工作,不一定要读财经类名校或者985、211、“双一流”大学,报考具有“央行基因”财经类院校或者地方性财经类强校就可以了,录取分数还没有那么高。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