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本科30岁的在职宝妈,从20年8月份开始备考,一直到现在,中间断断续续上班总共不超过1年,基本上全职备考,期间真的是认真学习,起早贪黑,报辅导班,粉笔线上课,各种资料,都在学习,也经常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神经衰弱,学习起来很痛苦,5年时间没有进过一次面,最高分就是今年才考的120分,在一个五线小城市,私人单位工作,工资不到2500,没有保险什么的,只是离家近,方便接送娃,自己没有闲钱,无法单干做生意,想有个稳定工作,但人已30,再加上之前努力很久,也试了各种方法,都不理想,现在的我真的很迷茫,不知道是否该坚持。。。。坚持这条路,学习很痛苦,也不知道是否会有结果,毕竟五年才考120多分,看不到希望,不坚持,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有些不甘心,浪费了五年时间,该怎么办啊………
答:看似讲了一大堆问题,但没考上的原因却一点没提……
既然没提原因,我试着从大多数考生的失败原因谈谈你可能因为这些没考上。
一、专业不好进面分数特别高如果岗位各种限制较多、自身专业可报考的岗位较多,再加上点运气,其实120也有可能进面。但学了个考公岗位很少的专业,年年去拼三不限,那就难于上天了。
有个网友说的好,专业对于考公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在哪里考的重要性。如果你是法学+应届+男+A证,基本上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公门。
专业不好怎么办?
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说过无数遍了,去读个非全本科(国家开放大学、自考、成人高考函授……),只要学历+学位证双证齐全,考公、考事业编都承认,不管你本科、硕士、博士,都可以读非全本科换专业。如果你有点积蓄的话,读个海外水硕更好,不仅换了专业,还有应届生身份。
二、不切实际的报考热门地区和热门岗位报考岗位一定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盲目报考热门地区和热门岗位都会失去进面希望。
例如省厅、市直岗位普遍较为热门,还有省会和市区的岗位也比较抢手。
有些岗位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因为限制条件少,俗称“三不限”岗位,往往考生较多,通常也很难进面。
三、认定某个岗位,拒绝其他进体制内的可能某些考生必须要考某地区、某单位,而不去尝试其他进体制内的渠道。
例如实力不济、运气不好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事业编考试吧,也可以试试军队文职,甚至“三支一扶”考一下作为过渡也未尝不可。
别只盯着家乡的岗位,多去参加独立命题的外省考试,就算考不上也是一种锻炼。
真正的考公高手,谁没有过全国巡考的经历?连我这种一次上岸的人也跑到其他省份参加过2次考试。
四、学习方法不对路从20年8月份开始备考,一直到现在,中间断断续续上班总共不超过1年,基本上全职备考,期间真的是认真学习,起早贪黑,报辅导班,某笔线上课,各种资料,都在学习,也经常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神经衰弱,学习起来很痛苦,5年时间没有进过一次面,最高分就是今年才考的120分……
这么痛苦、努力的学习,我就问一句,之前刷过的行测题,让你再做一遍,不说保证100%正确率,能不能保证有80%的正确率?每次我问一些备考好多年、非常用功却没考上的同学这个问题,他们往往说没办法保证。
所以“认真学习,起早贪黑,报辅导班,某笔线上课,各种资料,都在学习,也经常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神经衰弱”,这只是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如果你能把题做对,可以不用起早贪黑的学,天天躺在床上就能上岸。
别把努力的过程做自我安慰,回到考高分的核心问题,能不能把题做对?
不用给我说听了哪些课、做了哪些题,我们从结果为导向,去寻找提高成绩的办法。
这种办法一定是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得出的,有的人是方法掌握的不好,需要回炉听课;有些是题目做得少了,要加强练习;有的是不肯纠正错题,那么就需要加强对错题的研究。
回到问题的原点,哪里有问题就哪里解决。
123
考不到是正常的,毕竟名额有限,现在考公整体和八九十年代考上大学难度相当,幸运考上的只是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