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任务前,女航天员为何要吃避孕药?这是为了防止发生什么?

文君侃历史 2024-09-21 10:42:1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星河彼岸的逐梦之旅中,女性航天员的参与点缀了航天事业的华彩,也带来了独到的生理课题。

历史上有哪些女性航天员突破重重困境,勇敢迈向浩瀚宇宙的?

她们在太空中又是如何留下属于自己那一页的呢?

历史上的她

1959年,人造卫星刚刚在人类历史上划出了轨迹,女性的太空之旅也在幕后埋下了种子。

冷战之下,美苏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太空竞赛中。

相较之下,美国的水星-红石3号火箭略有些单薄,远不及苏联威风凛凛的R-7火箭。

为了扭转乾坤,美国急需一张王牌打开局面,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女性。

女性纤细的身材、较少的氧气消耗和对狭小空间的耐受力恰好可以弥补了美国火箭的不足,为美国在太空竞赛的载人航天领域反超苏联带来了希望。

美国航空司令部的弗利金杰准将,与NASA的顾问洛夫莱斯策划了“水星计划13女杰”:召集一批精英女性,踏上通往太空的征途。

被选拔出来的13位女航天员虽然通过了一系列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考验,如吞橡皮管,冰水灌耳,电击测试等。

遗憾的是,她们的太空梦被一个十分基础的观点驳倒——女性会有生理期,可能对工作有影响。十三人均被无情地排除在NASA的“水星计划”之外。

与此同时,苏联的宇宙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苏联航天员训练中心的负责人尼古拉·卡曼宁将军敏锐地嗅到了这背后的政治意义:不能让美国女人登上太空,不然会打击苏联妇女的士气。

他下定决心要抢在西方之前,派遣一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1961年,成功将加加林送入太空后,苏联立即奔向下一个目标:培养世界上第一个女航天员。

1962年3月至4月,苏联航天中心从四百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五名杰出的苏联女性进行宇航员培训。

仅仅一年之后的1963年6月16日,五人中的捷列什科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足太空的女性。

捷列什科娃的壮举之后,妇女解放的浪潮席卷全球。

她的名字代表着女性从此迈出了向太空的第一步,也证明了女性在浩瀚宇宙中同样拥有无限的潜力。

1982年8月19日,苏联的联盟-T7飞船将人类历史上第二位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送入太空,并开启了为期近8天的太空之旅。

萨维茨卡娅的功绩并未止步于此。

在她第二次的太空任务中,萨维茨卡娅勇敢地走出飞船,迈入浩渺的宇宙,成为第一个进行舱外活动的女性航天员。

1983年,美国的萨利·赖德也顺利搭乘挑战者号进入太空。

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航天员,也是继两位苏联女性之后,世界第三位征服太空的巾帼英雄。

这些历史性的时刻,不仅为女性在太空探险中开辟了新道路,也激励着地球上的无数人仰望星空,心怀梦想。

在太空探索的宏大版图上,美苏曾群星璀璨,涌现出众多的优秀女性航天员。

而我国的航天事业也不甘落后,孕育出了闪耀的明珠——王亚平。

1997年,她考入了长春飞行学院。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与浩瀚星空紧紧相连。

在踏上太空征途之前,王亚平经历了怎样的艰苦训练?

她又是如何克服女性生理局限,成为一名优秀宇航员的呢?

艰苦训练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考入长春飞行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的一员。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杨利伟载着全体中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举国沸腾。

望着火箭腾空时的漫天尾焰,王亚平心中升腾起一个念头:“我们现在也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女航天员呢?”

2009年,中国航天员首次面向女性选拔,年轻的王亚平毫不迟疑地递交报名书。

经过层层严苛的考核,王亚平过关斩将,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也是首批女航天员。

成为女航天员后,王亚平的训练强度陡然加倍。水下训练是第一道门槛。

她需要身着厚重的舱外服,潜入深水之中。

在水下,舱外服对她施加的巨大压力使她的动作变缓慢,仿佛踏入了一个慢动作的异次元世界。

水下的训练像一场持久的耐力剧:对抗四十千帕的巨大压强,完成一系列艰难的动作,时间从4个小时起跳,往往长达6个小时以上。

每一次训练都是一场体力极限的挑战,男宇航员们完成后,双手颤抖到连筷子都拿不住。

对于女性来说,这项训练无疑更艰巨。

每当她从水下浮出时,整个人仿佛刚经历了一场马拉松,筋疲力尽。

但她没有丝毫的退缩,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尽力做到最好。

征战太空的漫漫长途中,水下训练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序章。

王亚平接受的上百项严苛的训练,每一项都堪称“炼狱”,超重耐力训练就是其中之一。

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化为重力的无情魔爪,将航天员狠狠撕扯。

8倍的重力加速度无情地蹂躏着身体:面部扭曲,呼吸窒息,泪水横流,脑中更是血脉贲张,仿佛随时会爆裂。

其实,离心机旁有一个触手可及的按钮,只需轻轻一按,就能脱离这非人的折磨。

但二十多年间,中国航天员队里的勇士们,从未按过这求救的开关,王亚平也不例外。

面对超越常人的极限,她心中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完成,王亚平的飞天梦终于照进现实。

她作为第一个在太空授课的老师,为无数青少年撒播下航天梦想的种子。

谁也不知道,那一刻背后有多少血泪汗水。

星空下的璀璨,映衬的是无数航天女性为遨游苍穹付出的执着。

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门槛,但天生的身体差异,让女航天员们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为了缩小这道鸿沟,王亚平在训练场上偷偷加码,咬紧牙关比标准做得更好。

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年复一年。

像她一样的女航天员将热爱化作了力量,破解一个又一个难关。

那遥不可及的星辰,在她们的眼里,早已触手可及。

可成为一名女性宇航员的道路却有着与想象中不同的复杂性。

其中,一项令人好奇的规定是,几乎所有女性宇航员在升空前都必须服用避孕药。

为何女航天员需要在出发前服用避孕药?

在远离地面的太空环境中,女性的生理周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太空中的生理期

当女性航天员踏入浩瀚的宇宙,她们也面临一个独特而微妙的挑战:如何应对太空中的生理期?

要知道,太空中的微重力会改变人体的血液分布。

原本规律的血液循环被打破,血液会滞留在身体各个角落——经血无法正常排出,容易在体内积聚,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定时炸弹。

这种现象被称为“逆行月经”。血液执意要逆着正常的方向流动,可能会导致减压病等各种健康隐患。

此外,太空马桶虽然能够将航天员的尿液转化为饮用水,但对于混有血液的尿液却无能为力。

在狭小的太空舱里,每一滴无法正常处理的体液都暗藏着无形的危机。

这些轻飘飘的液体不仅会污染内部环境,还可能堵塞精密仪器,干扰系统正常运行。

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女航天员任务开始前服用避孕药,调整她们的月经周期,避免任务期间出现生理期。

尽管这个方法在短期任务中被证实有效,但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长期服用避孕药不仅会增加血栓的风险,还会加剧太空中的骨质流失。

失重环境本就让宇航员每月失去1%-2%的骨密度,避孕药的使用就如同在这脆弱的骨骼上再施加了一道重击,让骨折风险如乌云般不散。

科学家还发现,避孕药还可能对女性航天员的情绪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在紧张高压的太空任务中,这种影响犹如一场潜在的风暴,随时可能扰乱她们的心智。

随着航天员执行航天任务的时间不断延长,服用避孕药带来的种种后果都不堪设想,避孕药已难以为继。

为此,科学家们着手打造专属太空的女性卫生用品。

这些设备就如无形的贴心守护者,让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优雅从容地应对生理期的挑战。

从此,在航天探索的浩瀚篇章中,女性航天员克服了生理上的重重关隘——失重、辐射、孤独——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挑战。

她们的生理机能经受住了太空环境的严峻考验,她们的成就既是个人意志的胜利,也是人类航天事业的丰碑。

她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性别并不能成为探索的障碍,而智慧与胆识才是征服太空的永恒力量。

参考文献

女性宇航员来大姨妈了怎么办[J]. 微型计算机,2016,0(17):15.

刘瑞江,陈小春. 女性航天员诞生总记录-航天员选拔进行时[J]. 航天员,2010(1):16-19.

本刊编辑部. 女性航天员有何优势与劣势[J]. 大众科学,2012(7).

0 阅读:324

文君侃历史

简介:每天说点不一样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