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在儿子和女儿家轮流住一年后,我才懂亲情冷暖各不同

揽住高挺 2025-02-17 04:46:12

导语:

俗话说:“养儿养女都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我相信,每一对父母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所花费的心血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出人头地。

可是,当父母老了,需要儿女孝敬时,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能否像父母当初对待我们那样全心全意、真心付出?

提到这,72岁梁大妈感慨万千。

她说,在儿女家各住了一年后才发现,儿子和女儿真的不一样。

梁大妈为啥发出这样的感慨?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梁大妈的故事:

我是梁大妈,今年72岁了,和老伴携手走过了大半辈子,曾经,我们也和许多父母一样,为了子女的成长不辞辛劳,只盼着他们有个好前程,等我们老了有个依靠。

都说养儿防老,也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可真正到了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我才发现,儿子和女儿真的不一样。

儿子在大城市里打拼,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稳定的工作。

五年前,儿子小两口因为工作繁忙,便打电话让我们过去帮忙带孩子。

我和老伴想着,儿子是自己的心头肉,他有困难,我们做父母的肯定要帮衬的,于是,我们老两口就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火速奔赴儿子的城市。

到了儿子家,起初一切还算顺利,我和老伴尽心尽力地帮忙照顾孙子,洗衣做饭、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儿子儿媳下班回来,我们会准备好热乎可口的饭菜,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其乐融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便渐渐显露出来。

有一次,孙子因为不想吃青菜,在餐桌上哭闹,我心疼孙子,就哄着他说不吃就不吃了,儿媳当时就拉下了脸,说这样惯着孩子可不行,还当面指责我们不懂科学育儿,我心里虽然委屈,但也没说什么。

还有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让我们之间产生了不少摩擦。

就这样,我们就在磕磕绊绊中一起生活着。

那天,我做了儿媳最爱吃的红烧肉,端上餐桌。

媳妇拿起筷子吃了一口后,皱着眉头,脸上明显挂着不高兴,嘴里嘟囔着:

“妈,这红烧肉的味道这么淡,怎么吃啊?再说,我们一天上班累的很,你每天就炒这几个菜,不能多做几个吗?是我们不给你菜钱吗?”

我听了这话,心里就很不舒服了:

你提意见可以,但是,对长辈怎么是这样的态度呢?太不尊重人了!这让我和老伴的面子往哪搁?

但是,我心里虽然有气,还是忍住了。

我和老伴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低头吃饭。

媳妇见我们没有回应,把筷子一扔,大声说了一句:“不吃了!”然后,生气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没想到,儿媳妇走后,一直沉默的儿子却发话了,开始数落起我们了。

他说:

“爸,妈,不是我说你们,你们每天又没啥事,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好一些吗?你看,自从你们来了,我媳妇每天跟我甩脸子,我同时还得照顾你们的感受,我累不累啊?"

儿子的这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

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老两口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跑这么大老远来你们家当牛做马,没想到,你们竟是如此不知道感恩,还处处指责我们的不是。

以前是看在儿子的份上,一直忍着媳妇的气,现在看来,人家小两口才是真正一心的,而我和老伴只是外人。

第二天,我和老伴就毅然决然地收拾了行李,打道回府了。

临走前,我们给儿子留了一张卡,卡里有5万块钱,希望他们能雇佣一个比较满意的保姆。

回到老家,老伴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地说了一句:

“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老窝,在自己的老窝呆着,怎样都舒服,怎样都自在。”

我也深有感触,是啊!以后再也不会再去受这窝囊气了!

回到老家后,我们本想着好好调养身体,享受一下宁静的乡村生活。

可没过多久,女儿的电话打来了。

女儿远嫁在外,一直以来,我们对她的关心相对较少,这次她打电话说,女婿工作调动到了我们附近的城市,他们买了房子,想接我们过去住一段时间。

起初,我和老伴有些犹豫,经历了在儿子家的种种,我们担心在女儿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但经不住女儿女婿的再三邀请,我们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

没想到,到了女儿家,我和老伴却受到了与儿子家天壤之别的待遇。

女儿女婿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关心我们的饮食起居,还常常陪我们聊天、散步、打牌。

他们知道我们喜欢花,就在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卉,每天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心情也格外舒畅。

女儿会经常和我们分享她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遇到问题也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女婿也很尊重我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

有一次,老伴想吃家乡的特色糕点,女婿特意开车去很远的地方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回来,让老伴感动不已。

每逢节假日,女儿女婿都会带着我们出去旅游,让我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们说,我们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在旅途中,我们一起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女儿家也待了一年,我和老伴的身体明显渐渐好了起来,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于是,我们商量着,该回老家了,不能一直麻烦女儿女婿了。

临走的时候,女儿女婿送给我们一张银行卡,里面有3万块钱,还反复叮嘱我们要注意身体,想吃什么就去买,不够了再给他们打电话。

我和老伴感动得泪水涟涟连,不知该说什么好。

回到老家后,我时常回想起在儿子家和女儿家各住一年的那段日子。

很惭愧地说,曾经的我也有过重男轻女的思想,觉得儿子才是家族的延续,才是我们老两口未来可以依靠的人。

可对女儿呢,觉得“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可经历了后才彻底明白,亲情不能用性别来衡量,女儿才是贴心的小棉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儿子更懂得关心和照顾父母。

现在,我和老伴依然会和儿子女儿保持联系,但是,我们早已摆正了心态,不再对儿子寄予厚望,也不再对女儿有任何偏见。

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我们自己身上,只希望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享受晚年的自由生活。

后记:

我们国家一直奉行”养儿防老”。

但是,现在的年代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倡导“男女平等”。

作为老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一碗水端平,这样,子女们的心理才不会失衡,而当我们年老的时候,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天伦之乐。

那时,我们的心才会感受到踏实和安宁。

0 阅读:2
揽住高挺

揽住高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