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半夜里出去接生,头脑一直不够清醒,回来后屋里堆满米

一张巧嘴 2025-02-20 11:54:31

1979年,我们这里遭遇了天旱,粮食严重减产,到了秋末初冬的时节,好多人家断了粮,只能吃野菜。我家也不乐观,很早就精打细算,每天吃菜叶煮稀饭,但是粮食也不多了,最多能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就会彻底地断粮。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一天,我望着越来越浅的米缸,都会心生忧愁。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断粮的日子。我家拿不出多少钱,就算去街上买米,也吃不了多长的时间,到了寒冬腊月,全家只能饿肚子了,恐怕撑不到春节了。

这一天晚上,我睡在床上,和丈夫小声嘀咕,到哪里弄一些钱买米,帮全家度过难关。丈夫皱着眉头叹息说:“亲朋好友都面临着难关,借钱是不可能的,只能去采石场下苦力了。”

采石场在几百里之外,那是一种高强度的力气活,我家男人遗传了母亲的哮踹病,虽然很轻微,但是干不得重活,到采石场去下苦力,等于要了他半条命。我赶紧制止,丈夫叹息一声说:“就算丢了半条命,能让全家人有饭吃,也值了。”

我顿时眼含热泪,思虑了好久,也没有想到更稳妥的办法。但是,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丈夫去采石场的,就劝他先休息,以后再想一想办法。

丈夫睡了,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我则睁眼望着黑夜,难以入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屋外忽然响起了喊声,“三婶子,快开门,我请你去帮忙接生。”

我的丈夫排行第三,因此人们称呼我为三婶子,我是一个接生婆,跟着我的婆婆学的。婆婆走了后,我就继承了她的衣钵。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钱,大部分人家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生,我这个接生婆便有了用武之地。

我急忙穿衣,点着灯打开门,只见院子里站着一位小老头。说他小,是因为他身材矮小,不到一米四。但是他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分明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而且他的穿着打扮比较怪异,穿着长衫,外面套一件小袄子,有点像古代的打扮。

只听他焦急地说:“三婶子,我的老婆今晚生孩子,难产了,情势很危急,麻烦你走一趟。”我一听,顿时疑心起来,问道:“你一大把年纪了,老婆还能生孩子?”他干笑两声说:“别看我年纪不小了,老婆却很年轻,今年新娶的。”

我点点头,回屋里拿出一个包袱,对丈夫叮嘱了几句,就出来跟着小老头走了。刚走到村外的小树林里,四周忽然涌起了好大的雾气,我顿时变得神情恍惚了起来。

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似乎很长,也似乎很短,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我跟着小老头穿过长长的走廊,到了最后面的院子里,进了产房。

房间里躺着产妇,旁边站着几个年老的婆子,都是满脸焦急。产妇的年纪不大,大约二十岁左右,额头上都是汗水,神色萎靡不振。

我急忙蹲下来检查,这才发现,婴儿的后腿缠住了脐带。我把婴儿的小腿从脐带上解开,却发现还有一个东西缠住了脐带,我伸手一摸,婴儿的屁股后面,竟然有一条小尾巴。

但是,我头脑昏昏沉沉的,一点也不清醒,因此也没有感到惊讶。我把婴儿拿了出来,发现婴儿很小。这时候,我发现又一个婴儿要出生了,急忙又接生起来。

产妇一共生下了五个婴儿,婴儿一出生就被几个婆子抱走了。我接生十几年了,接生过三胞胎的,却从来没有接生过五胞胎的,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接生完后,我被一个老婆子请到偏房里坐下,片刻后,小老头走了出来,笑眯眯地说:“三婶子,我一定会重重地谢你。我不能送你回去了,你顺着门前的小路一直往前走,很快就会到你的村子。至于礼物,我已经派人送到你家里了。”

我点点头,起身告辞,沿着小路往前走。四周都是雾气,看不清楚四周的环境,都是白茫茫一片,而且我的头脑还是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似乎很长,也似乎很短。

等到我清醒了过来时,却发现已经站在村口了。我想起刚才怪异的接生场景,心里慌张了起来,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去。

回到家里,丈夫还在酣睡,我清洗了手,躺在床上,耳边响起了公鸡的鸣叫声,天快要亮了。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我忽然被丈夫摇醒,丈夫满脸惊喜地说:“你快起来看,屋里堆满了米,好多好多米。”

我一骨碌爬起来,跟着丈夫来到了偏屋,屋里果然堆满了米,快要堆到屋顶了,少说也有一千多斤。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这些米不但缓解了我家缺米的状况,也缓解了不少村民以及几个亲朋好友家缺米的危机,我把米借给了他们,一起度过了难关。

我猜测这些米就是小老头送给我的重礼,但是,他是怎么样把米送来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小老头肯定不是人类,至于他是何方神圣,我猜测不出来。有人说是鼠仙,有人说是狐仙,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却都是猜测而已,无法证明。

我的遭遇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后来乡里来了人,不准我传播这种东西,就算是亲身经历也不准说,要相信科学。这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人说起这一次的奇遇。

如今,社会风气转变了,言论相对自由了许多,我就把这一次的奇遇讲出来了,目的就是让大家帮我猜一猜,那个小老头,到底是什么人?

为了叙述方便,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并非亲身经历,纯属虚构。本文为原创内容,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它方面,俱是艺术加工的需要,与现实毫无关联,请理性对待。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没有关联,切勿对号入座。

0 阅读:0
一张巧嘴

一张巧嘴

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