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能否升级为副省级城市,是近年来广大网友热议的话题。
从现有发展态势和政策规划来看,温州具备一定潜力,但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极大!
温州作为浙江省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GDP达9718.8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预计2025年将突破这一门槛。
众所周知,温州的民营经济相当活跃,出口额占浙江全省的四分之一,轻工业、机械制造等产业链完整,高新技术产业增速亮眼。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温州全市的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
此外,温州被浙江省定位为“全省第三极”,承担带动浙南、闽北地区发展的重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一种观点认为,温州若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将获得更多政策自主权和资源倾斜,有助于强化区域辐射能力。
部分学者建议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扩大温州规模,例如将乐清升级为市辖区、鳌江划入龙港,或合并丽水的青田、景宁等县市,以增强经济总量和城市能级。
乐清作为温州经济强县,设区后可加速与主城区协同发展。
鳌江与龙港合并则有望形成南部经济增长极,提升港口经济竞争力。
若丽水部分区域并入,温州面积和人口将进一步扩张,为副省级城市申报提供基础。

据悉,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温州打造“铁三角”之外的独立增长极,并通过“强城行动”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毫无疑问,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金融改革试验区,温州在政策试点上具有先发优势。
如果升级为副省级城市,温州将更加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项目,尤其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
当然,温州仍面临多重挑战。
其一,与杭州、宁波相比,温州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仍有差距,且杭州、宁波已占据省内两大副省级名额,政策资源分配存在竞争。
其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例如丽水、衢州等地经济薄弱,若通过合并扩大辖区,需协调利益分配和资源整合难题。
其三,温州的城市功能配套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如高端服务业、国际交通枢纽等短板需补足。
我们认为,短期内,温州升级为副省级城市的可能性较低。但从长期看,若温州能持续保持6%以上的GDP增速,2025年跻身“万亿GDP+千万人口”双万城市后,叠加区划调整带来的规模效应,或可争取政策突破。
此外,浙江若推动“杭甬温”三核驱动战略,通过优化省内城市格局平衡南北发展,温州升级副省级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总体而言,温州需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扩大开放优势,并借助省级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层面的认可,方能在副省级城市新增名额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