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河内的人或许看到过,在他们的街道上,之前到处打着铺天盖地的广告,什么广告呢?——“南北贯通,时速350公里,越南经济新动脉”——这是越南政府十多年前对民众的承诺。但十几年过去,这条规划中长达1545公里的高铁依然停留在图纸和争议中,沦为国际基建竞标场的笑柄。
反观同为东南亚国家的泰国,却凭借精准战略和诚恳合作态度,不仅成功吸引中国投资建成中老铁路,更是与中国敲定中泰高铁核心条款,将东盟交通枢纽的地位牢牢握在手中。两相对照,越南的犹疑、算计与贪婪,在漫长的博弈中逐渐剥去伪装,露出一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现代地缘政治悲剧底色。
越南的“竹竿战略”:在巨龙与太阳间走钢丝2010年,当越南政府首次公布南北高铁计划时,野心几乎要与日本新干线的速度齐平:从河内到胡志明市仅需5小时30分钟,总投资高达560亿美元。彼时中国正以“基建狂魔”的姿态横扫非洲与中亚,而日本则在东南亚深耕多年。越南敏锐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路线选择,更是政治筹码的博弈。于是,一场精妙的“双轨外交”拉开序幕——越南向中国抛出合作橄榄枝,声称“优先考虑中方技术”,私下却与日本签订《越日铁路技术合作协议》;当中国提出“一揽子融资方案”时,越南又要求日本提供低息贷款;甚至在2014年中日关系紧张时,河内公然暗示“若日方不加码投资,就全面倒向中国”。
这种反复横跳在2015年达到高潮。当年7月,越南总理阮晋勇亲赴北京,与中国签署《越中高铁合作备忘录》;两个月后,日本国土交通大臣赤羽一嘉便带着比中国低0.5%的贷款利率出现在河内。这种左右逢源自认为聪明的外交策略,实则暴露了越南对国际形势的误判——世界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经济合作更忌讳机会主义。中国商务部的内部记录显示,2016年某次闭门会议中,国企高管直言:“越南总想用日本压我们降价,用我们逼日本提条件,但这只会让两国都怀疑其诚信。”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的调研报告同样警告:“越南缺乏战略定力,可能成为基建投资的‘黑洞’。”
中泰铁路:从“同床异梦”到“铁盟”的跃升相较于越南的花式作死操作,泰国在高铁博弈中展现出的老辣令人侧目。2013年中泰首次谈高铁合作,泰国军方政变导致项目搁浅;2018年巴育政府重启谈判后,泰方在征地补偿、劳工标准等问题上寸步不让,甚至被西方媒体讥为“最难缠伙伴”。但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当越南因腐败丑闻导致南北高铁第三次招标流标时,泰国副总理阿努廷带着修改17稿的《泰中铁路合作细则》飞抵北京,条款几乎覆盖每根枕木的材质标准——这种极致的务实作风,让原本担忧“泰国效仿越南”的中方谈判代表彻底改观。数月后,泰方不仅自筹80%资金,更主动提出以农业出口配额担保30%中国贷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798e2e4360d056ffbe392701821a1c.jpg)
2025年佩通坦访华堪称教科书级外交破局。不同于越南官员对技术转移的闪烁其词,泰国代表团直接提交37页的《技术本地化路线图》,承诺五年内将铁路维护技术国产化率提升至60%;当被问及美国“债务陷阱”论时,佩通坦当众反问记者:“曼谷到昆明运费降低76%的协议已上国会网站,泰国人看得到谁在推动繁荣。”这种坦荡不仅换来中方追加50公里支线投资的承诺,更让泰国在东盟铁路网规划的话语权陡增。当泰国已就中泰高铁与老挝、马来西亚签订跨境运输协定之际,越南南北高铁沿线的地方政府却仍在为是否需要配套高速公路而争吵不休。
算盘背后的政治密码:两种发展哲学的碰撞越南的摇摆,根源在于精英阶层对现代化路线的深层撕裂。北方的计划派迷信“新干线模式”,试图复刻日本官僚主导的基建奇迹;南方的市场派则推崇中国“基建+产业”组合拳,力主借高铁重塑产业链;而手握实权的政治家族又夹杂着在中美之间避险的私心。这种撕裂投射到高铁项目中,便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2020年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压力下,越南将轨距从1435毫米改为1067毫米;2021年眼见中老铁路通车,又匆忙要求中国勘察标准轨复线可能性。结果日本《朝日新闻》调侃:“越南高铁的宽度,比他们的外交政策还不稳定。”
泰国的成功则源于对“铁路经济学”的深刻认知。不同于越南试图靠高铁拉动GDP增速的功利心态,曼谷清晰算准三本账:其一,中泰铁路贯穿的东北部农村,正是王室巩固民心的关键票仓;其二,林查班港转运量因中老泰铁路激增23%,直接威胁新加坡的马六甲霸权;其三,铁路带来的中国游客可使泰国年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为此,泰国内阁不惜触犯既得利益集团,强硬通过《铁路经济特区法》,为中资企业在沿线设立18个免税仓储中心。泰国财政部长在议会质询时的金句成为区域合作经典:“铁轨不是铁链,是输血的大动脉。”
错位的代价:谁在改写东南亚地缘版图历史性转折发生在2023年第三季度。当中泰双方宣布铁路核心段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时,越南交通部的内部报告显示:北部老街省经中老铁路到昆明的货运量同比暴涨480%,而胡志明市工业园河内官员们或许未曾料到,当他们在国会大厦里为高铁轨距的选择争论不休时,距离老街省三百公里的中老铁路货运站,正在上演一场无声的政经裂变。
2023年8月凌晨三点,七列满载电子产品、橡胶制品的集装箱列车冲破雨幕驶向昆明,车头悬挂的既有越南海防港腾龙集团的logo,也有泰国正大集团的凤凰标记——这些本该从胡志明市深水港出发的货物,此刻却选择绕道老挝的陆地走廊。这正是越南精心构建的海洋物流王国的第一块缺口。当越南交通部紧急约谈进出口商时,某欧洲跨国企业亚洲区主管的回答直戳要害:“通过中老铁路到重庆再转长江水运,总成本比走南海航线低18%,且避开了马六甲海峡的风险。”
这种“陆权替代海权”的趋势背后,是泰国借助中泰高铁进行的战略卡位。早在2021年,泰国工业部便成立“高铁产业带管理局”,将铁路沿线十公里范围划为特别开发区,承诺入驻企业享受15年免税期。林查班港为此扩建四个专用泊位,配套修建直通铁路货场的封闭轨道——当越南槟椥省的日本汽车零部件厂仍在评估南北高铁对供应链的“理论价值”时,曼谷东北部的呵叻府已崛起为东盟最大陆港。仅2023年上半年,通过中泰铁路试验区中转的德国机械设备、中国光伏组件就达43万吨,这个数字刚好与越南海防港丢失的货运量持平。
技术依赖与产业断链:越南的慢性自杀越南高铁十年拉锯战最致命的后果,不是项目本身的拖延,而是错失了依托铁路基建重构产业链的历史机遇。当泰国利用铁路技术转让协议培养出本土信号系统团队时,越南河内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依旧摆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2009年捐赠的模拟驾驶台。2022年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通车时,印尼工程师与中方团队联手攻关热带动车组耐湿热技术的场景,深深刺痛了越南工业界的有识之士——这些本该属于东南亚首条高铁的荣光,早在十年前就该属于越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032566df5317bcbc69753959c28b10.png)
更残酷的对比发生在产业规划层面。泰国在谈判中泰高铁二期工程时,同步启动了“轨道经济生态圈计划”:铁路途经的乌隆府开辟中泰农业科技园,廊开设立跨境电商自贸区,甚至拿出三成铁路收益成立区域创新基金。反观越南,其高铁产业规划依然停留在“每公里创造800个就业岗位”的粗糙口径上。当泰国农民通过冷链专列将榴莲运往昆明实现价格翻倍时,越南隆安省的果农却要忍受中间商压价,只因他们依赖的公路运输效率比铁路低70%。这种差距在2024年初具象化为数据:泰东北地区GDP增速首度超过6%,而越南中北部工业区出现二十年来首次产能闲置潮。
美国的误判与东盟的觉醒耐人寻味的是,西方智库曾将越南的骑墙策略奉为“中小国家生存智慧的典范”。2018年美国国务院委托兰德公司发布的《印太基建博弈》报告中,越南被描述为“精准撬动中日矛盾的范例”。但在地缘政治学者眼中,这种“智慧”正在蜕变为致命枷锁。2023年11月东盟峰会期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无意间”透露的一组数据引发震动: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中老泰铁路经济带覆盖国家间贸易额增速是其他区域的2.3倍。当记者问道“越南是否被排除在外”时,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回答:“我们的大门永远敞开,但火车不等人。”
这种集体转向的背后,是东盟国家对陆权时代供应链逻辑的觉醒。印尼的镍矿通过雅万铁路直通冶炼厂,老挝的钾肥经中老铁路输入中国化肥产业链,柬埔寨的稻米借中泰铁路打入西部市场——每一个节点都是对传统海洋贸易霸权的解构。越南却像个固守帆船时代的船长,徒劳地试图用港口升级计划对抗高铁重塑的内陆走廊。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最新报告显示,即便越南南北高铁明日通车,其经济价值已较原计划缩水67%,因为泰国的“轨上自贸区”早将沿途产业吸附殆尽。
破防时刻:越南精英阶层的集体焦虑当历史的车轮碾过2024年雨季,越南统治集团终于迎来集体破防时刻。5月国会质询会上,计划投资部部长阮志勇被追问“为何泰国对华出口额反超越南”时,脱口而出“他们在铁路上抢跑了二十年”。这句失态之言随后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评论区充斥着越南北部青年的愤怒留言:“我们还在等高铁,泰国人已经坐着高铁来买我们的咖啡豆了!”更尖锐的质疑指向政治结构:泰国能在两年内完成15个府的土地征用,而越南广治省的高铁试验段征地十三年未完成,是否印证了世界银行警告的“系统性腐败吞噬基建效率”?
深层震荡已在统治精英中蔓延。曾力主联日制衡的南方派开始转向务实,北方保守派则陷入两难——继续抵制中国标准可能让越南沦为孤岛,但接受中国技术意味着要彻底清算二十年来的改革势力,正悄然在越南党内凝聚力量。2024年7月,越共中央经济委员会罕见发布《交通革命与国家安全》白皮书,其中22次提及中泰铁路模式,更引述中国驻越大使熊波在闭门座谈时的谏言:“当别人架桥时还在争论是否应该造船,是最大的战略短视。” 这份被视作“北方派转向宣言”的文件发表次日,越南交通部突然宣布重启龙边铁路桥改造项目——这座1902年由法国殖民者修建的铁路桥,终于将在百年后接入1435毫米标准轨距网络。耐人寻味的是,项目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竟与中老铁路二期规范高度雷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49419f71140cb00d788342b8bc4656.png)
这种“迟来的清醒”能否扭转乾坤仍是未知数。在泰国东北部的廊开府,中泰高铁首列测试列车正以280公里时速掠过稻田。车厢内,中国工程师指导泰方团队调试接触网监控系统的画面,通过直播传遍东盟千家万户。而在河内火车站破旧的候车厅,褪色的世界地图依然标记着那条夭折的南北高铁轴线。地图下方,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泰国榴莲专列开行的新闻,鲜红字体刺痛着每个驻足旅客的神经——在这个陆权复兴的时代,铁轨的延伸即是国运的丈量,越南为自己挖下的战略陷阱,终究要由整个民族承受错失机遇的凛冬。
过眼云烟
越南已经是发达国家,用不着高铁了[呲牙笑][呲牙笑]
用户14xxx86
泰国军方和妙瓦底合伙绑架中国人,让他们配合反诈推三阻四。这种国家真值得信任?拿了好处大概率投向西方吃干抹净翻脸。我们做这种投资风险太大了
池畔花园
作为中国人我希望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能照进现实,猴子天生就反骨。
用户10xxx45
我们与泰国是友好国家,发展铁路是可行的。
sokyo
建议越南的国库和领土交给中国来管理,省得劳心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