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因为贩鱼和卖板栗,年广久两次入狱。但是出狱之后,年广久凭着一股“轴”劲,继续他的个体谋生之道,开始卖水果。
就在年广久卖水果期间,隔壁一个卖零食的老头引起了他的注意。晚上,老头点炉子炒瓜子,点不着火,年广久就主动帮他点火;老头炒瓜子喘不上来气,年广久主动帮他炒,让老头在旁边指导。炒完之后,老头说可以,又主动教年广久怎么包瓜子,卖多少钱。就这样,年广久第一天卖瓜子,就挣了三块五;第二天年广久又帮着老头炒瓜子,10斤瓜子他一个人就卖了8斤,老头觉得年广久不错,决定与他合作一起卖瓜子。
很快,年广久一天就要炒20斤瓜子,而且每次总喜欢多送人家一点,人家不要他就硬塞进人家口袋里。久而久之,年广久卖瓜子出了名,人家用当地方言叫他侉子,慢慢就被叫成了“傻子”。在卖瓜子上尝到了甜头,年广久感觉自己找到了门路。然而,当时卖瓜子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瓜子属于统购统销物资,个人经营属于违法。
很快,年广久的师傅就因为卖瓜子,遭到追查搭上了性命,但年广久并没有因此退缩。那些年,年广久每天晚上炒几百斤瓜子,然后将炒好的瓜子分包包好,白天趁着下班的时间去卖。刚开始为了躲避检查,年广久就将瓜子放到一个竹匾里,用竹匾兜着走街串巷叫卖。即使没收了,因为损失较小,年广久也不太在乎。而人们因为喜爱年广久的瓜子,逐渐形成了“闪电”式交易的方法,只要碰上他,不需要多说一句话就能完成交易。
随后的几年里,年广久也经常被抓,但随着被抓的次数越来越多,年广久的胆子也越变越大,以至于成为当地很多个体户的榜样,只要年广久没事,他们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兜售自己的东西。1976年政治风暴过去后,年广久以其特有的敏感,察觉到自己的瓜子生意将迎来更大的商机。因此,年广久开始公开摆起了瓜子摊,将自己的瓜子命名为“傻子瓜子”,并注册了商标。
就这样,年广久算是真正踏上了自己事业的征途。以前卖瓜子,年广久走街串巷,对当地的瓜子市场了如指掌。突然间年广久意识到,既然南方人这么喜欢吃瓜子,如果自己能够炒出口味极佳的瓜子,那不是更加有赚头。
说干就干,毫不犹豫。1981年,就在“傻子瓜子”做的有声有色的时候,年广久宣布停业三个月,背着一个小挎包,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每到一地就买包瓜子,品尝它们的口味,琢磨它们的特点,将各方面的经验默记在心。回到家之后,年广久开始琢磨如何能炒出口味更好的瓜子。经过多次调整尝试,反复改进配料和火候,年广久逐渐让“傻子瓜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一经上市,立刻受到人们的好评,瓜子的销路也一路飙升。
过了一段时间后,好多人看到年广久的瓜子卖得好,也跟着开始卖瓜子,年广久的生意因此受影响不小。于是,年广久大胆决定降价,走薄利多销的路线。此后,年广久摊位前排得队伍更长了,有的人索性带着板凳来排队,甚至阴雨天气都有人打着伞排队等候。
一时间,“傻子瓜子”每天能卖出三四千斤,惊动了当地领导。芜湖市副市长亲自带队,跑到年广久的摊位上慰问,鼓励年广久放开干,将瓜子牌子打到全国各地。有了当地领导的支持,年广久的生意越做越大,从之前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一下子扩大到140多人。当时社会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雇工数量问题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一旦超过8个人,就会被当作“资本家”。
1983年底,有人到上面状告年广久,说他雇佣100多个人是剥削,是资本家复辟。安徽省委特意派人调查年广久,并写了报告上报中央。中央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看过之后批示了六个字:“放一放,看一看。”后来在中顾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再次说到了这件事,明确指出这件事先放两年再看,如果随便变动改革开放的政策,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社会主义了吗?”
邓小平的直接点名保护,让年广久的工厂终于可以正大光明营业了。甚至市委领导都跑到年广久家报喜:“‘傻子’你不得了了,看来以后没人敢动你了!”通过邓小平两次点名批示,年广久意识到想要减少麻烦,就要找个“保护伞”,摘掉“资本家”的帽子。因此,年广久主动提出联合经营。很快年广久的瓜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当时年广久与两家公家单位签订协议,他们出资30万,年广久以商标权和技术入股,并担任总经理,每年只需要交纳18万元的利润之后,剩下的部分全都归年光久所有。年广久聘用了一批干部到公司上班,每个月开出500块钱的工资,是他们之前上班时候的十几倍。但这些干部在公家单位干习惯了,上班时间总爱看报纸,年广久就规定上班看报纸要罚款100块。
这些干部都说年广久太厉害了,时间一长,他们就开始上告,给年广久“扣帽子”,说他有经济问题,涉嫌挪用大量公款。后来法庭调查,发现年广久在经营期间虽然账目不清,但不构成贪污,只查到了他的一些私人问题。就这样,年广久的案子拖了三年,最后因“贪污罪”证据不足,判了“流氓罪”,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在年广久被关押期间,他的两个儿子除了尽力稳住瓜子的生产流水线外,也在不断为父亲蒙冤四处奔走。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建议他们给邓小平写信。几经周折,信终于递到了邓小平的手里。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第三次提到了年广久。这篇讲话为改革开放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私营经济开了绿灯,同时又一次救了年广久。
因为这次点名,仍在服刑的年广久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机。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久也被宣告无罪释放。出狱之后,市委书记领着一大帮人在市委大礼堂集体接见年广久,握着年广久的手说:“老年,你吃苦了!”直到这时,年广久才得知是邓小平为他讲了话。于是年广久和儿子联名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了一公斤的“傻子瓜子”请他品尝。
礼物虽轻,却包含了年广久对邓小平深深的感激之情。年广久在经营“傻子瓜子”的过程中,一直阻碍重重,可谓是“三起三落”。而三次将他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了,却是同样在政治道路上“三起三落”的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是改革开放中,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物。他三次被邓小平点名,恰好是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转折点,暗合着我国个私经济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