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磊
中美之间的“汽车大战”,悄悄打响。
在打击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链方面,美国人已经陷入癫狂状态。
事到如今,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为高效、创新最活跃的智能汽车产业链之后,美国却相信可以通过一些税收减免,抵消中国的产业优势。
而且美国还相信,它将搞定一条平行于中国的供应链。
为了达到“脱钩断链”的目的,美国甚至已经不再把电动车视为减碳的机会,更在意的反而是各种“去中国化”。
这符合美国的本性。
因为美国已经把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抬高至压倒一切的位置——其中当然也包括控制温室气体。
根据最新公布的一份文件,只要汽车生产商制造的电动汽车含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就将失去税收抵免。
考虑到税收抵免高达7500美元,这实际上变相把中国汽车、中国动力电池排除出美国市场。
对于美国这个鼓吹经济自由的国家来说,荒诞的一幕就出现了——美国制造的汽车可以在中国销售,赚走大把人民币,而中国制造的汽车和零部件,却无法在美国销售。
这很荒谬,但也许正是美国当权者想要的。
为了打击中国的复兴,美国人正在从各个方面压制中国的创新产品。
当中国制造出了全世界性价比最好的电动车之后,美国却禁止它的国民享受来自中国的高品质产品,不得不转而购买来自通用和福特的工业垃圾。
但历史已经表明,这种拙劣的把戏根本不会得逞。
因为市场总会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包括把那些蠢猪一样的美国政客赶下台。
而且中国不仅仅只是电动车强,事实上是整个产业链都无可替代。
比如在锂矿的采选方面,中国同样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种矿物的提炼对于美国这个严重去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属于高不可攀。
因此,美国当权者对于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打压,没有吓退中国人,反而让美国汽车寡头恐慌。
因为离开中国汽车产业链之后,美国人根本无法制造出电动车。
以福特为例,其一直想推动和宁德时代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立一个电池工厂,以满足自己的电动车需求。
但是因为美国人已经“唯地缘政治化”,这个工厂前进渺茫。
即便是在美国国内,不同的意见也出现了。
有人认为,如果在电动车产业链方面与中国脱钩,美国的那些车企就无法实现电气化转型,从而让美国的气候政策变成废纸。
但在一种歇斯底里的氛围中,包括减碳在内的气候目标已经不是美国高层的优先事项。
总体而言,它们只想在电动车竞争中击败中国,而不是推进气候战略。
讽刺的是,针对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打压似乎遭遇了挫折。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高达60亿美元的电池产品,同比增幅超过五成。
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的电动车政策正在走向彻底失败?
事实显而易见。
美国唯我独尊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永远不会改变,没有道理可言。
任何人好美国都会恐惧,别人强大了,它更加恐惧,伤天害理的事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