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有位妈妈留言求助:
“我的5岁女儿,在外面胆小起来连话都不敢说,在家里面脾气又特别暴躁,不如意的时候大喊大叫,有时候甚至连情绪都看不到,比如吼她、揍她了,她都只是哭,什么也不说”
孩子在外面胆小,回到家里就脾气暴躁,在过去总是被称为“门缝里的英雄”
其实,每一位对外胆小懦弱、对内脾气暴躁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份内在力量感的缺失
什么是内在力量感?内在力量感的理解,一般是指一个人的心态发展
这是建立健康快乐的内外一致,也是成就正能量的指导力量
8岁男孩牛牛,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懂事听话、同时又胆小内向的性格
有一次放学,轮流到牛牛的那个小组打扫卫生,除了打扫卫生的学生留下,其他同学都跟着大队伍离开学校了
可是,教室卫生打扫到一半的时候,有几个同学不愿意了,他们放下手里的动作,还把脏活累活都留给不爱说话的牛牛
因为牛牛平时就比较胆小内向,面对同学的罢工也没有说什么,尽管自己也不想打扫几个人的任务量,但不敢说话、不敢反抗的性格也没有办法拒绝
就那样,牛牛默默留下打扫卫生,直到天黑了才走出学校
牛牛回到家后表现得特别不开心
奶奶询问怎么回事,牛牛一句话也不想说,还不耐烦地吼了两句…
牛牛这种在外边心甘情愿受气,把情绪带回家的暴躁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内在力量感差
当一个孩子的内在力量感比较脆弱时,他们就只敢在安全感的范围“释放”
家是心灵的港湾,父母也是孩子内在力量感的烘焙,有家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安全感
所以,很多孩子才会出现在外胆小懦弱、回家就脾气暴躁的情况
不过,遇到内在力量感比较差的孩子,家长需要注意两个大方面:第一,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在外胆小懦弱的安全感缺乏
第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内在力量感比较差的孩子,如果在外边胆小懦弱、回家就暴躁易怒,这其实是一种矛盾性人格
他们在外边时,别人说什么都答应,别人说什么都不懂得拒绝只会讨好,可回到家里对家人又吼又叫
比较极致类型,就是在外面积攒了很多内心愤怒无法释放,可糟糕的情绪又要一定释放,这个时候回到家里释放就是一种情绪救赎
我们常常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有效期的,这个有效期最合适的就是10年
10岁之前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需求还比较强,那个时候父母也还是孩子的安全感
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真心话也跟着过了
那么,想要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所以,当孩子在外懦弱、回家暴躁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补”孩子的内在感,尤其是10之前
那么,家长该如何抓住这个10岁前的“有效期”,帮助孩子“补”内在感呢?来自身边的两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01
拒绝对孩子“弹簧式”教育
有一个小女孩,从很小开始就特别喜欢唱歌跳舞
当初选文理分科时,她就毅然选择走向艺术高考这条路
那个时候,女孩的父母不同意,他们都觉得唱歌跳舞没有什么前途
在选择文理科方面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争执
父母希望女孩选择文科,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可女孩的态度却非常坚决,她尝试用绝食来反抗,最后父母也同意了女孩的选择
又过了几年,女孩的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管教约束了
可女孩却开始勤学苦练,甚至主动去联系辅导班补习功课
最终,女孩实现理想的同时也考上了梦想学府
这便是教育里比较常见的“弹簧式”效应,也是亲子关系变得冷漠的一种反抗过程
从教育表面上来看,当家长特别希望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给孩子设定很多目标和任务,而这些恰恰会变得像弹簧一样,家长越是拉得紧、孩子就会是难受
10岁前的孩子是独立人格形成、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发展阶段,若处处约束只会限制孩子的更多成长
其中,和10岁以后孩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少了一个“胆量”
举个例子:
和家长发生比较严重的争执时,孩子嚷嚷着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
10岁前的孩子可能在门外静观其变,不敢走出电梯、不敢走出小区,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对外界的陌生也具有一定的害怕和恐惧
而10岁之后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大人”,即便是离开父母也能生活得很好,说离家出走也会立即行动,甚至从来不考虑出走后的安全、和防拐防骗伤害
其中,10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没有离家出走的想法,10岁之后也大致不会出现离家想法,这就是健康内在力量的影响
所以,在孩子10岁之前家长一定要拒绝弹簧式的反抗教育,健康且富足的内心力量,就是孩子后期学习成长里的独立和健全人格
拒绝“弹簧式”教育,又为尊重教育,也应当是家长接受教育里的第一堂课
尊重教育的理念并不难理解,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孩子,并和他们平等相处
而一个被家长尊重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发言权、选择权,这便是源自内在力量的自信、和安全感
02
培养孩子的理想事业心
有一个篮球男孩,才上高中的第一年,学校教练就告诉他:
“你身高不够高,不能超过180cm,即便是你的球打得再好,以后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所以我决定不收你这个学员”
男孩听后并没有沮丧,他跟教练讲:
“我可以不上场打球,可是我希望可以帮所有球员拎行李,在他们下场的时候帮他们擦汗拿水,请您让我为这个球队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即便是看着球员们练球,也让我有了强烈的事业心”
男孩儿对篮球的执着、和强烈的事业心,最终也打动了教练
成功加入教练的团队后男孩早上练球中午眼球,下午又跟着球员一起练球,他比任何一位学员都要努力
听男孩的父亲说,他们的家族里根本就没有一个超过180cm的身高,可男孩儿想要成为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事业心,让他足足多长了20cm,成为一名优秀的190cm篮球运动员
所以,即便是孩子此刻距离实现理想的目标很远,也不要着急,更不要急着下定论,结果都是跟着过程的不断改变而改变
而家长想要在10岁前帮助孩子“补”足内在感,孩子理想事业心培养是不能少的,一个事业心比较强的孩子不会轻易说放弃,更不会把外边受的气拿到家里面发泄
因为,一个理想事业心很强的孩子,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包括情绪管理从来都比较稳定
在10岁前帮助孩子建立理想事业心,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什么意思
其实,这就是在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并培养责任感的事业心
想要做好这一点,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和理想最接近的东西是什么
是努力?是自律?还是优秀成绩?
从理想和事业心的表面来看,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强烈的意志感
当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需要做什么时,这份事业心才会体现出来
而这些就需要家长去充分发挥对孩子的独立教育了
比如,孩子小时候特别懒,想要喝水但就是不想开口说话、也不喊爸爸妈妈帮忙
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学会“装装傻”,不要过分地体现对孩子的了解,即便是大喊大闹也不要对孩子唯命是从
试着装傻地对孩子说“你想要的是什么,别着急,慢慢说,我在听”
这种从需求、尝试,再到张口说、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独立性教育,也是对孩子的理想事业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