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深度求索研发的DeepSeek大模型全球开源后,1月31日,英伟达不仅宣布引入DeepSeek,并公开称赞DeepSeek-R1的推理能力为“最先进”。这就很有意思了。
英伟达可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在全球科技界早已如雷贯耳,从GPU到AI芯片,从深度学习到自动驾驶,英伟达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
如今英伟达对DeepSeek的高度认可就是行业风向标的存在了。英伟达率先使用并发布了采用DeepSeek R1 671b的“英伟达NIM微服务”预览版,是AI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
英伟达推出DeepSeek产品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一NIM微服务展现出性能优势。
据悉,在单台HGX H200系统上能够实现每秒3872个tokens的处理速度,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多数同类模型的推理效率。
如此高效的处理速度意味着AI模型的运行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那些复杂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原本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完成,现在却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搞定。
通俗点来说,硬件方面,H200的HBM3e高带宽内存,它就像是给这辆跑车提供强劲动力的发动机,为数据处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层面,像动态批处理、量化、TensorRT加速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就如同为车辆精心调校的变速器,让数据和指令能够更加流畅地传输和处理。
开发者的加速器
除了强大的数据推理处理能力,NIM微服务在API设计上也表现出色。
云原生微服务架构让它能够适应多种部署环境,英伟达告知开发者现在可以对API进行测试和实验,这显示出该微服务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这就好比给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平台,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探索NIM微服务的各种可能性。
而且,当AI模型被封装为标准化微服务并对外呈现API后,企业部署流程大大简化了。开发者们再也用不着从零开始去优化模型,只要直接调用API就行,这明显降低了AI落地的技术门槛。
在行业影响方面,首先是对于开发者。NIM微服务为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强大“万能工具”,开发门槛和成本因此得到了降低,开发者无需对现有架构进行大幅调整,就能轻松将这个服务集成到既有系统中。
这就好比是给一个熟练的工匠提供了一套更先进的工具套装,让他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这有助于加速AI应用的开发和创新,让AI技术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
对于整个AI行业而言,英伟达采用DeepSeek R1的NIM微服务的发布可能会改变AI微服务的竞争格局。
英伟达在处理速度和灵活性上的优势,使其在企业级应用和服务中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从相关应用领域来看,NIM微服务的潜力巨大。在医疗、金融、文创等多个行业,企业应用AI的门槛将大大降低。企业无需自研模型或进行复杂优化,就可以通过标准化API调用高性能模型,从而加速智能客服、文档分析等场景的落地。
此外,随着未来NIM微服务适配边缘设备,在边缘端的部署也将成为可能。
写在最后
高科技之争的下半场,胜负手或许不在纳米制程的竞赛,而在生态服务的构建。
这场静悄悄的大变革正在证明:真正的技术领导力,不仅体现在实验室的参数榜单上,更存在于千万开发者的工具包中。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