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朔风史记
编辑|朔风史记
如果说,综艺节目是观察人性的一面镜子,那么《再见爱人4》就是一场让人不适的审丑狂欢,随着热播和争议齐飞,这档婚姻纪实类真人秀不仅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更成为网络争论的中心。
节目组的声明、嘉宾的行为、观众的情绪,无一不折射出一场精心设计的“关系实验”,但它究竟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探索,还是一场赤裸裸的流量游戏?这档被网友怒斥为“最恶心”的综艺,或许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初衷。
节目之所以让人反感,源于它对观众情绪的操控和对嘉宾隐私的侵蚀,从第一期开始,麦琳和李行亮这对夫妻的矛盾便被放大到极致,观众最初看到的是两人试图表现幸福的模样,甚至让人疑惑:他们为何要上这样的离婚综艺?但短短几天的旅程就将一切撕开了口子。
从麦琳对李行亮的不满,到她冷漠地说出“不想理解孩子”的话,矛盾愈演愈烈,节目用精致的剪辑和巧妙的配乐,将这些矛盾渲染得如同一场“真人恐怖片”,让观众深陷其中。
而麦琳的形象,更是在节目中一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从“熏鸡事件”到“热气球求婚”,每一个桥段都让观众对她的评价更加两极化,尤其是在一次夜谈中,她提到如果离婚,希望孩子和财产都归她,而李行亮的情绪彻底崩溃。
观众看着他泪流满面的样子,感同身受般地站到了他这边,但转眼之间,两人又在镜头前秀起了恩爱。这种前后矛盾的剧情转折,让不少人觉得被戏耍了。
更夸张的是,节目里还出现了麦琳和李行亮相拥而眠的片段,这不仅是对嘉宾隐私的侵入,更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感。
节目组的剪辑手法更是引发了大量争议,细心的网友发现,从麦琳的刘海长度到李行亮手表款式的变化,再到车辆外观的泥痕,都暴露了后期补录的痕迹。
这样的细节差异,不禁让人怀疑,节目所谓的“纪实观察”到底有多少真实成分,甚至有网友直言,节目组通过补录和剪辑,用“黑红也是红”的套路,把麦琳塑造成一位被众人围攻的“疯女人”,这种剪辑方式虽然赚足了流量,却也让人觉得恶心。
与麦琳的“黑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节目组对其他嘉宾的处理方式,例如,留几手多次发表大男子主义言论,却通过幽默的配乐和轻松的剪辑,成功“避雷”。
而麦琳则在“画像事件”中,因为与其他嘉宾的画像对比和一系列挑剔言论,被推上了舆论的刀尖,甚至在后来的熏鸡事件中,节目组硬生生把一件普通的争执扩展成三周的矛盾焦点,这样的操作,分明是在利用麦琳为节目炒作,毫无底线可言。
此外,节目组对麦琳和李行亮夫妻关系的展示,也是令人不适的关键,一方面,他们通过镜头放大了夫妻间的矛盾,让观众感到压抑。
另一方面,又试图用甜蜜的片段强行“洗白”,比如李行亮在热气球上的求婚,以及两人亲密无间的互动,但这些片段显得太过刻意,与之前的矛盾剧情格格不入,观众不仅无法相信这样的和解是真的,反而更加怀疑,这一切是否都是节目组的设计。
随着争议的扩大,节目组终于发布声明,否认关于剪辑和嘉宾行为的各种爆料,并表示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但这份声明并没有平息观众的不满。
很多人认为,节目组的初衷本应是通过纪实手法探讨婚姻问题,但如今却陷入了一场赤裸裸的流量游戏中,不仅嘉宾的隐私被暴露无遗,观众的情绪也被一次次地操控,这样的综艺,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深度和诚意。
节目所引发的网络暴力和舆论分裂,麦琳被塑造成一个“反派”,成为观众发泄情绪的靶子,而李行亮则被捧上了道德的高台。
甚至连他们的家庭背景、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观众似乎忘记了,这本该是一档探讨婚姻关系的节目,而不是一场道德审判。
《再见爱人4》的确达到了“全网热议”的效果,但这是否值得骄傲?明星夫妻通过争议获得关注,节目组赚得盆满钵满,但代价却是对嘉宾关系的过度消费和对观众情绪的无底线操控。
当一档综艺节目无法让观众感受到真实和诚意,反而只剩下噱头和套路时,它的成功是否值得深思?
这档节目或许可以继续热播,但它带来的不适感也许会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所谓的纪实综艺产生质疑,真实与表演之间的界限被模糊,而观众则一次次成为“被戏弄的小丑”。
与其说《再见爱人4》是对婚姻的探讨,不如说它是一场关于流量的实验,而这场实验,最终的赢家,只会是幕后操控一切的节目组。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