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后,许多功绩显赫的军队将领转而从事地方党政工作,这些同志过往资历都很深,所以和平时期共事的时候,排位肯定也是有讲究的。1952年组织上与云南省委书记宋任穷进行了深入交谈,旨在让他着手准备工作的交接,并预告将调任他为西南局的第一副书记。这一消息让宋任穷颇感意外,他虽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决定,但对于担任第一副书记的职务,内心却充满了谦逊与不安,认为自己恐怕难以担当此重任。
组织方面深思熟虑后,拟定的领导班子配置是:贺龙担任西南局书记,宋任穷紧随其后为第一副书记,张际春与李井泉则分别担任第二、第三副书记。然而,在宋任穷看来,张际春与李井泉两位同志,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更为出众,理应排在自己之前。
宋任穷是具备高风亮节的,基于此,他迅速找到贺龙,表达了对组织信任的感激之情,并诚恳地提出:自己担任第一副书记可能并不适宜,希望贺龙能向中央反映,将其调整为第三副书记,而由李井泉同志担纲第一副书记的重任。
贺龙听后,以和煦的笑容回应,强调三位副书记的排名是由中央慎重决定的,不是贺龙的权限。他鼓励宋任穷服从组织安排,赴任即可。然而宋任穷的情绪却变得急切起来,他提高音量,直言这不是老总“显大方”的时候,而应从西南局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更合理的配置。那么,宋任穷为何如此急切,甚至敢于如此直接地与贺龙对话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缘由。
众所周知,李井泉与贺龙长期共事,配合无间,彼此间有着极高的默契度,工作效率极高。如今,若将李井泉置于第三副书记的位置,显然有贺龙为避免嫌疑之意。新上任的贺龙书记,为了团结各方力量,自然不会将自己最熟悉的战友置于最显要的位置,而李井泉心里自然也清楚这点,相信不会介意。
但宋任穷深知,李井泉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其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都无可挑剔,且在大西南地区深耕多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第一副书记的最佳人选。因此宋任穷向贺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张从工作实效出发,合理安排副书记的排名。贺龙却以排名由中央决定为由,婉拒了宋任穷的请求,让对方感到有些无奈,才说贺龙是在“显大方”。
宋任穷的急切与坚持,源自于他对工作大局的深刻理解和对同志间无私情谊的珍视。他多次尝试与贺龙沟通,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初衷。最终贺龙才透露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张际春虽兼任副书记,但其主要精力仍需投入西南军区的政治部工作,而李井泉则因长期主持四川省的全面工作,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故需继续倾注心力。换句话说,宋任穷将来在单位内的担子更重,所以排名高些,这是合理的。如此安排,既体现了组织的深思熟虑,也彰显了贺龙对宋任穷能力的充分信任。
事已至此,宋任穷只好不再推辞,上任开展工作了。事实证明,他在西南局的工作表现极为出色,仅两年之后,他便被调往中央,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