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年前的“旧中国”,我们的祖辈生活的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会联想到:战乱不断、剥削压迫、贫穷落后;但也有的人这样认为:安贫乐道、田园牧歌、民风淳朴……
由于每个人的家族不一样,所以对“旧中国”的印象也不尽一致。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个年代——“万恶的旧社会”!
“旧社会”的真实情景,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1933年,有一个名叫莫里森的德国年轻女子,怀着对东方古国的向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旅游和工作。
这位倾国倾城的德国美少女,带着专业相机,居然拍摄记录了1933-1946年的“旧中国”风貌。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组珍贵照片吧!
30年代,这个“旧社会”的大爷,是一名卖玩具的货郎。他在用劲吹竹管乐器,以吸引小朋友们过来买玩具。
100年前后的“旧中国”,一般人都穿粗布、打补丁的衣服,但地主老爷家的千金女儿,已经穿漂亮的旗袍了。
一位卖纸伞的大爷,由于生意还不错,他满面都是笑容。那个年代的伞不是布制作的,而是透明的油纸制作的。
30年代的江南乡村,确实是一片民风淳朴、田园牧歌的景象,太令人向往了!
“旧社会”的人,无法自己掌握人生命运,经常在街头找算命先生,给自己和家人预测命运。
尽管那个年代比较落后,但街头还是充满人气,卖货的商号真的是“鳞次栉比”。
那个年代,每逢初一、十五,很多人都要去寺庙、道观烧香,他们对神明是非常敬畏的,心中有信仰!
上世纪30年代,即使是都城北京,也是连片的平房,根本看不到高楼大厦。
在东南沿海一带,已经出现了一些西式洋房,但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生活在棚户区里。
“旧社会”的乡村百姓,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干农活时仍在打赤脚。
100年前后,有山有河的地方,就能看到寺庙、道观、古塔。可惜60年代后,这些老建筑大多消失了。
尽管是“旧社会”,但在上海、广州、宁波、青岛一带,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城市管理井然有序。
江南水乡的一个街头小贩,正在卖什么农产品。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微笑和知足。
“旧社会”的街头,看不到现代化的汽车,但已经很多黄包车了,甚至还有电话线。
30年代的街头,一位穿长衫的大爷,牵着同样穿长衫的儿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以上,就是德国美少女莫里森,于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中国风貌:百姓、街头、工匠、小贩、市场、民间习俗……“万恶的旧社会”,原来是这个样子!
天一
何为新旧
海阔天空
感谢毛主席,敢叫日月换新天
用户10xxx77
他们都躺着?为什么十几年后他们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不媚外 回复 04-24 22:53
差点儿让小日本打到亡国难道是假的?再往后好像美国大兵QJ女大学生甚至集体QJ国军军官太太也没事儿。你说是躺着还是站着?
杉木
很繁荣
jypyfldzhjphml
民国之后再无大师。
用户18xxx00 回复 04-20 20:22
你说的是胡适之流?
用户10xxx78
感觉过去的眼神心里还有
冷暖两相知
这是西方人眼里理想的中国,可惜它们打错了算盘
用户18xxx00 回复 芮曹吴戴 04-20 20:10
正如那个加拿大女政客所言,它们很“怀念”满清时的中国!一个落后的中国对西方来说是“有益”的!
芮曹吴戴 回复 04-14 15:07
打错什么算盘
江湖
感谢科技
l2020
薪火相传,何恶之有
用户17xxx97
路边摆摊,影响交通
5281
看到照片里啥都不好,唯独是那个大街上招牌上的字写得是真漂亮
蓝天
咋感觉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的也挺幸福呢!
郑振华 回复 04-24 14:39
这是城市,生活比较好。不然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