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旧社会”是一个很熟悉的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最少也七十多岁了。
“旧社会”,是指新时代来临之前那个社会,一般来说,49年之前的20世纪上半叶,就是“旧社会”。
“旧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呢?1931年,有一个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佩德尔登先生进入中国,拍到一批罕见的老照片。
1931年的华北乡村,由于距河流太远,农民们只能挖深井取水,来给农田灌溉。那个年代,还没有抽水机,生产力落后。
尽管“旧社会”没有推土机,没有现代化机械,但也会组织兴修水利、修建公路。
在没有私家车、没有自行车的年代,北方农民选择骑驴出行。虽然骑行速度没有马快,但好在那个年代生活节奏很慢,反正也不赶时间。
不过,如果要运输货物,还是要使用马拉货车。马的运力出色,要比牛和驴都给力!
“旧社会”北方的一家客栈,当时不叫宾馆、酒店,而是统一叫客栈。有一部经典电影叫作《新龙门客栈》,相信大家还有印象。
尽管是1931年,但人们穿的衣服已经很多样化了:西装、中山装、军装、传统服装……
一项兴修水利工程竣工后,当地举行了一个简易的竣工典礼。从照片中,也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旧社会”的老百姓是什么样子?从这张照片里可见一斑:地主、士兵、绅士、农夫、商人、教书先生、乡下丫头……
北方乡村的一座土地庙,要比城市里的城隍庙简陋很多!“旧社会”的农民,从来不去著名寺庙、道观,只信山神、土地爷。
农田要运输大量农作物,可能使用这种大型木轮车,是由力气很大的水牛来运送。
除了兰州、上海、广州、天津外,“旧社会”很少大型桥梁,人们要渡河到对岸去,只能乘坐渡船。
在广袤的田野里,居然有一座简陋的教堂。在上世纪30年代,少部分传教士会进入乡村地区行医、办学校。
30年代的北方农民,看上去非常淳朴的样子,小朋友穿的衣服也是传统的模样。
以上就是美国教授佩德尔登,于1931年在中国北方农村拍摄的照片,距今已经快一百年过去了。尽管我们不了解他拍照的目的,但客观上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旧社会”的中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