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8年,中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一位名叫池步洲的留日归国学子,凭借着对日语的精通和过人的智慧,在短短一个月内从密电破译门外汉一跃成为情报专家。他不仅成功预警了珍珠港事件,更在1943年4月为美军提供了日本海军统帅山本五十六的行程密电,最终导致这位日本海军第三号实权人物殒命所罗门群岛上空。然而,这位为抗日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密电专家,新中国成立后却因中统特务的身份蒙冤入狱12年,直到1983年才得以平反。2003年,这位传奇人物在日本神户与世长辞,留下了他那段璀璨的破译传奇。
大纲:
一、少年求学路
贫困家庭出身,12岁始读书
东京大学机电专业毕业

七七事变后毅然归国
二、一月成就密电专家
加入军政部密电研究组
独创破译方法,攻克外务省密电系统
建立完整密码本,获何应钦重用
三、预警珍珠港事件

1940年密切关注日美关系密电
1941年12月破获珍珠港偷袭密电
向蒋介石及美方通报情报
四、晚年命运起伏
1943年助美军击毙山本五十六
新中国成立后遭受牢狱之灾

1983年平反昭雪
赴日度过晚年,撰写回忆录
一个月就成密电专家,破译珍珠港偷袭,绝密情报让日海军大将殒命
1938年,中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一位名叫池步洲的留日归国学子,凭借着对日语的精通和过人的智慧,在短短一个月内从密电破译门外汉一跃成为情报专家。他不仅成功预警了珍珠港事件,更在1943年4月为美军提供了日本海军统帅山本五十六的行程密电,最终导致这位日本海军第三号实权人物殒命所罗门群岛上空。然而,这位为抗日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密电专家,新中国成立后却因中统特务的身份蒙冤入狱12年,直到1983年才得以平反。2003年,这位传奇人物在日本神户与世长辞,留下了他那段璀璨的破译传奇。
贫寒少年逆境求学路
在中国江南的一个贫困农家,1908年迎来了一个男婴的降生,这个男婴就是日后的密电专家池步洲。贫困的家庭环境让年幼的池步洲无缘私塾教育,只能和父母一起在田间劳作。

直到十二岁那年,池步洲的人生才迎来转机。他的哥哥成为一名军官后,终于有能力资助他走上求学之路。这个看似晚起步的少年凭借着超人的智慧与勤奋,很快在学业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通过不断跳级,池步洲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基础教育。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获得了东京大学的入学资格。在东京大学期间,池步洲选择了机电专业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对这门学科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大学毕业后,池步洲进入日本大使馆工作,在这里他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白滨英子。两人组建了小家庭,很快就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生活看似走上了正轨,但历史的洪流即将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池步洲无法坐视祖国遭受侵略。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优渥的工作,变卖了在日本的所有家产,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们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到祖国后,池步洲发现南京政府已经撤离。他只能暂住在华侨招待所,等待合适的工作机会。在这段艰难的等待期间,他遇到了老同学陈固亭,这次偶遇为他打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陈固亭向池步洲推荐了情报局的工作。他认为池步洲精通日语的优势,正是破译密电工作最需要的。虽然池步洲对密电破译一窍不通,但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接受了这份充满挑战的工作。

就这样,一个机电专业出身的留日学子,踏上了密电破译的道路。这条看似与他专业毫不相干的路,却让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了一位改变战争进程的传奇人物。
密电破译显身手 一朝成就专家名
1938年6月,池步洲来到汉口,正式加入密电研究组。这个小组云集了当时最优秀的情报专家,专门负责破译日军的密电情报。
在研究组的初期,池步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同事们对这个密电破译的门外汉抱有质疑态度,加上他迟迟无法破译出有价值的情报,处处受到排挤。
被同僚的嘲讽所激,池步洲暂时离开了研究组,转而在广播电台工作。在这段时期,他和妻子一起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为抗战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机出现在1939年2月。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得知池步洲的经历后,亲自邀请他组建新的密电破译团队。这次,何应钦给予池步洲充分的信任和权力,让他全权负责人员招募和团队管理。
有了上级的支持,池步洲决心专攻密电破译。从1939年3月开始,他几乎足不出户,在一间简陋的民房内专心研究日军的密电码。
通过仔细观察,池步洲发现日军的密电系统分为陆军、海军和外务省三个体系。外务省的密电相对简单,以英文字符为主,这为破译工作提供了突破口。
他注意到密电中存在大量的双字母组合,推测这些组合很可能对应日文文字。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些数字序列,判断这些可能是军队番号的密码。
通过不眠不休的研究和推演,池步洲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密码破译体系。他将所有发现整理成密码本,为后续的情报破译工作奠定了基础。
何应钦对池步洲的成就给予高度肯定,授予他荣誉勋章。随后,何应钦扩大了破译队伍的规模,成立了第43台,后改名为研译室,由池步洲担任主任。
1940年4月,重庆政府对各个破译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技术研究室。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池步洲成为了这个新机构的核心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技术研究室不断突破日军的密电系统,为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情报。一个机电专业出身的门外汉,就这样在一个月内成长为了一名声名显赫的密电专家。
这段经历不仅证明了池步洲的非凡才智,更展现了他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这位密电专家的传奇故事,就此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破译情报立奇功 除掉山本显神通
1941年12月初,池步洲和他的团队接连破译出多封来自日本海军的密电。这些密电中反复出现"真珠湾"和"夏威夷"等关键词,引起了池步洲的高度警惕。
密电显示,日本海军正在秘密调动舰队,目标直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池步洲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一重要情报,国民政府随即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方发出预警。
可惜的是,美方并未充分重视这份情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如期展开,给美国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次事件让池步洲和他的团队获得了美方的高度重视。此后,美军情报部门与技术研究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开始定期交换情报。
1943年春天,池步洲再次破译出一份极其重要的密电。这份密电详细记录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巡视计划,包括具体航线和时间安排。
经过反复核实,池步洲确认这份情报的真实性。他立即将情报转交给美军,建议美军利用这次机会除掉这位日本海军的统帅。
美军根据池步洲提供的情报,制定了一个精密的伏击计划。他们派出了16架P-38"闪电"战斗机,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空设下埋伏。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乘坐的运输机准时出现在预定航线上。美军战斗机群立即发起攻击,成功击落了山本的座机。
这次行动不仅让日本海军元气大伤,更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传出后,日本全国举行了为期数月的哀悼活动。
池步洲提供的这份情报,被美军情报部门誉为"二战期间最有价值的情报之一"。美国政府特意向他颁发了一枚银星勋章,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
这次成功让池步洲在盟军情报界声名鹊起。此后,他领导的技术研究室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最重要的情报来源之一,为盟军的反攻行动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
然而,池步洲并未因此松懈。他带领团队继续破译日军密电,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密电专家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战场上,情报工作同样可以发挥致命一击的作用。
蒙冤入狱终平反 晚年日本写人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池步洲正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由于他曾在国民党中统任职的经历,新政府对他产生了怀疑。
1950年春天,公安部门以特务嫌疑将池步洲逮捕。尽管他在审讯中一再解释自己的抗日功绩,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些证据都无法被采信。
没有任何审判程序,池步洲被直接投入监狱。在狱中,这位曾经的密电专家被安排做最基础的体力劳动,每天编织草绳、搬运砖块。
他的妻子白滨英子带着两个女儿四处奔走申诉,但始终未能改变池步洲的处境。为了维持生计,白滨英子不得不靠做裁缝养活一家人。
1962年,经过12年的牢狱生活,池步洲终于重获自由。但此时的他已经错过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鬓角染霜,身体饱受摧残。
出狱后的池步洲被分配到上海一家工厂当普通工人。他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曾经的辉煌事迹。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池步洲的案件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1983年,上海市政府为池步洲彻底平反。这一年,他已经75岁高龄。政府不仅恢复了他的名誉,还补发了他在狱中的工资和补偿金。
平反后的池步洲收到了来自日本的邀请。1985年,他携妻子重返日本,在神户定居下来。在这里,他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回忆录。
这位老人用了近十年时间,将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了《我的情报生涯》一书。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故事,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见证。
2003年,95岁高龄的池步洲在神户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密电破译资料和勋章捐赠给了上海档案馆。
池步洲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辉煌的战功,也有蒙冤的苦难。他的经历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风云变幻,也折射出无数知识分子的命运。
如今,在上海档案馆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泛黄的密电本和勋章。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静静地诉说着这位传奇密电专家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