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策的变化,从“禁船出海”到“隆庆开闸”

晓丽历史观 2023-03-23 22:36:07

全文共1556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元朝后期,蒙古族的统治者们视其为奴隶,对其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当时正是小冰期,粮荒,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流落街头。

其中有一位就是朱元璋,当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决心和农民们一道,反抗蒙古族的压迫。再后来,朱元璋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成为一代枭雄,独当一面。

朱元璋上位之后,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样。首先,就是北边,此时的蒙元早已四分五裂,正对着他虎视眈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身而起,吞并中原。

而且,在东南海岸,到处都是水匪,让沿岸的平民苦不堪言。若是当时的明军实力够强,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大明朝毕竟是新立国,又是内忧外患,元气大伤,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平定这场动乱。这也是朱元璋为了避免海贼的再次侵袭,下达了禁海令的原因。

朱元璋颁布海禁之后,便将此作为家族的一条铁律,传给了子孙,让子孙代代相传。明朝在实施海禁之后,确实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平静期,这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都有很大的好处。隆庆陛下为何要把这片海域的禁制取消?

1、海禁的原因

大明前期之所以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太多人想要找大明的麻烦,而大明又无力应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明朝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封建时代,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为主导,商贾受到了冷落,并采取了“重农”和“抑商”的方针。

而明朝的情况与此类似,在当时的情况下,以农业税为主,百姓生活困苦,因此,要尽快恢复元气,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第二,尽管明代不像唐、宋那样繁荣,但是与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还是非常频繁的。

朱元璋还建立了屯兵制度,让士兵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不需要花费一分一毫的粮食,就可以供养一只军队,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财。

所以,虽然明朝的经济并不发达,但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对其进行海禁是必然的。

2、正规的国外贸易

明朝实行海禁,严禁与外界的私人贸易,但是与外界的贸易却是允许的。

不过这仅仅是一种进贡贸易,影响不大。我们华夏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上也有过一些强大的朝代,也有不少国家慕名前来,想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这其中就有大明。

只不过,因为大明国力不济,不得不对周边的诸国进贡,而且,各国,也都对他们虎视眈眈。

1、环境的变化

明朝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步进步的。当时的全球,早已步入了航海时代,而自由贸易又能为全球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很多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航海,而在这种情况下,私人的外贸生意,也变得兴隆起来。

当时,有很多人,见自家的商队,都能大捞一笔,便纷纷的出海经商,至于大明的一条禁令,也被当做了一个笑柄。

同时,因为东南方海岸线多以经济作物为主,不适宜耕种,所以,东南方海岸线上的居民无法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就必须依靠海路进行海路贸易。

其次,到了明朝末年,朝廷已经腐化堕落,不少人开始贪污受贿,地头蛇横行,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要在海边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们必须承担风险。这样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本来老老实实做事的人,现在日子过得很辛苦,而这些走私过来的人,却能省吃俭用,日子好过一些。

2、隆庆(Rong-Kong)

隆庆登基后,首先在月港设立了对外通商的港口,并设立了一整套对外通商的税收制度。

健全的赋税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明代的经济,而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更是为世界各国所喜爱。

而随着海路的畅通,很多人又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东南一带的那些水匪也逐渐销声匿迹,百十年来一直在他们心头肆虐的水匪,也在这个时候被一网打尽。

明朝实行“隆庆”政策后,其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已达难以估量的高峰,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经济基础。

但是,由于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了明朝后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物价的急剧上涨。然而,受封建性质的影响,明朝并没有完全摆脱这一束缚,它的实施也只是暂时的。

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明史》

0 阅读:6

评论列表

远方

远方

2023-03-24 07:51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晓丽历史观

晓丽历史观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