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专业选择中,多所财经大学遇冷,储殷教授的话一针见血

九点杂谈 2021-07-30 20:26:49

文|小田老师谈教育

专注优质教育内容,分享教育时事,热心教学,以心谈心,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教育信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01前言

李白曾写“千金散去还复来”,适用于现在的金融、股票行业。大家进行投资和买进股票,来实现钱财的翻倍获利。

假若眼光犀利、投资正确,那不仅仅是“还复来”,而是百倍、千倍的回报。

金融行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大家要是从事金融或财经工作,一定要有冷静、清晰的逻辑头脑。

每年高考填报,都有人总结学生们争相填报的热门专业有哪些,医学作为年年的大热门,应该算得上第一热门专业。

然而,有些热门专业也会遭遇“爆冷”危机,从学生们一拥而上的填报到少数人问津的冷遇。

前几年的金融、财经类专业作为一大热门,却在今年遭遇冷门,引发人们对人才流向的思考。

02热门专业的降温,多所大学频频遇冷

就之前的高校招生情况来看,财经类院校的招收分数可以说是长期居高不下,甚至高过很多专攻工科技术类的院校。

在同一水平的211高校中比较,不少财经类的211大学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其他211学校,甚至有超过985名校的情况,成为学生们眼中很难考的211高校。

录取分数线的拔高主要是依据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和学生的报考人数。

高分段、中分段的学生都一股劲地填报财经类大学或财经专业,学校按照由高到低的分数进行录取,自然会把整体的投档线、录取线都升高。

学生们之所以选择财经、金融专业,很大原因是出于对工作薪资和社会待遇的考虑。

因为不少眼中的金融人才都是跻身于社会精英层次,有着待遇好又轻松的高薪工作。

很少有人会拒绝一份这样的工作,但是很多人在正式工作后,还是会感到显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就2021年的高考录取来看,不少财经类高校都出现志愿遇冷、录取分数线降低的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作为财经类院校中非常不错的高校,在安徽省招生的投档线却只高出其一本线17分。

除此之外,东北财经大学也在安徽省招生“碰壁”,投档分数的最低位次为4086名,比前一年要低出两千名左右。

招生“遇冷”其实是学校录取中经常发生的情况,因而也会产生征集志愿,保证学校顺利完成招生计划。

然而,同类院校或同种专业连续“遇冷”,是有一定的现实原因的。

就以近年来中央财经大学在江西省的录取现状看,从2018年到2021年,其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数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近五年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在江西省的招生也出现类似情况。

不难看出,两所极具代表性的财经类院校都出现“遇冷”情况,其他院校也是难以避免爆冷的。

种种情况,说明考生们在填报时的想法发生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吊在金融、财经类专业上,而是转填其他实用类、科研类专业。

03储殷教授的话一针见血

财经类专业招生降温,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曾任职于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之所以创办西湖大学,就是因为清华大学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奔着金融、财经专业去的。

甚至有很多科研类人才也难抵热门专业的诱惑。

施一公教授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国家科技人才,而不是社会精英,因此才从清华辞职自己办校。

同时,储殷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财经专业降温的原因所在:人脉问题。

人脉作为很多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金融、财经工作占据的位置尤为关键。

财经专业的学生要实现对口就业、顺利就业,必须要依靠人脉资源,没有可靠的人脉资源,学生们的工作不见得还是想象中的社会精英行业。

财经类降温的现实摆在眼前,是否会持续降温却是难以预估的事情。

学生们需要明白的重要一点,是自己是否适合学财经、是否应该学财经,不要只看见表面的“精英”光华,还要看到其背后需要的人才实力。

现在的降温,可以缓解市场金融人才的过多压力,也可以让更多有实力的学生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对推动国家发展和经济创新有良好作用。

学生们争相填报热门专业时,一定不要盲目跟风,热门专业的确有可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但是同学们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发展。

盲目的选择热门专业,毕业后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很有可能会白白浪费时间。

0 阅读:3

九点杂谈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谈雅趣,写辣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