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康熙刚离开,哥哥对儿子说:我的心愿了了

泪满时墨醒 2024-12-20 16:13:36

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康熙刚离开,哥哥对儿子说:我的心愿了了

天命次子 贤德自持

清朝顺治年间,宫中天花肆虐,夺走了无数生命。皇长子年幼染病,未及加冠便撒手人寰。

在这场瘟疫中,福全因未染疾病而意外成为年长皇子。这位顺治帝的次子生来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面对皇位竞争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通透。

顺治帝育有八个皇子,个个才华出众。他们或擅长文治,或精通武略,无一不是可造之材。

为避免重蹈自己即位时的覆辙,顺治帝决定未雨绸缪,提前选定继承人。据清史记载,顺治帝召来了三位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皇子:福全、玄烨和常宁。

在这个关键时刻,年幼的福全道出了一番惊人之语:他表示对争权夺利毫无兴趣,只愿做个贤明王爷,安稳度日。顺治帝将这番话牢记于心。

玄烨的回答则充满雄心,他表示要效仿父皇,做一个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明君。这番话语虽出自童言,却显示出未来康熙帝的远大抱负。

命运弄人,顺治帝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余岁便驾崩。在选定继承人时,他最终选择了已经历天花磨难的玄烨。

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感染天花的死亡率高达九成。玄烨能够在幼年抗过天花,被视为天命所归。

福全对这个结果欣然接受,他与玄烨兄弟情深。在玄烨登基后的动荡岁月里,福全始终站在弟弟一边。

面对权臣鳌拜的专权跋扈,福全与康熙同心协力。在成功铲除鳌拜后,康熙封其为裕亲王,以表彰兄长的忠诚。

这段期间,孝庄太后对两兄弟给予极大支持。她早在康熙未出生时就预感到他将成为一代明君,如今看到两兄弟和睦共治,倍感欣慰。

在朝廷内外,福全以贤王的姿态辅佐朝政,展现出过人的才能。他精通骑射,深谙军事,为大清的强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准噶尔天险 文臣武将险丧命

康熙十八年,准噶尔部噶尔丹率军入侵,朝廷震动。康熙帝亲自统军北上,裕亲王福全领兵为先锋。

这一年的漠北,连绵大雪封山阻路。福全率军攻打准格尔,一路追击至额尔德尼昭。

追击途中,福全发现敌军主力向西逃窜。他率领骑兵衔枚疾走,追击十余日不曾停歇。

敌军在一处山谷设下埋伏,意图一举歼灭追击部队。福全冒险深入,带领精锐骑兵与敌军展开激战。

连日的追击已让将士们疲惫不堪,而敌军却占据有利地形。在这场恶战中,福全身先士卒,亲自冲锋陷阵。

战况一度陷入胶着,清军伤亡惨重。福全身边的亲兵一个接一个倒下,情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康熙帝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敌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

这场战役虽然胜利,但福全的冒进之举引发了朝廷震动。康熙帝召开军事会议,对这次行动进行了严厉批评。

在会议上,不少大臣指出福全轻敌冒进,险些造成全军覆没。福全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决策无错。

康熙帝以皇帝的身份下令,要求军队行动必须谨慎,不得擅自冒进。福全却对这一命令置若罔闻。

他认为弟弟是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而不是以兄弟的身份沟通。这种想法导致他与康熙之间产生了隔阂。

在之后的军事行动中,福全依然我行我素。他带领部队多次擅自出击,虽然屡建战功,但也屡次违抗军令。

康熙帝不得不多次派人劝说,希望兄长能够以大局为重。然而福全始终认为自己的军事判断更为准确。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准噶尔战事结束。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但兄弟二人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痕。

康熙帝虽然对兄长心存感激,但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容忍军令不统一的局面。这场战役后,福全被调离军职。

这一决定让福全深感不满。他开始逐渐淡出朝廷事务,深居简出。

两兄弟之间的隔阂就这样持续了数十年。直到福全年届五旬,身患重病,这段心结才有了化解的机会。

君臣礼法放一边 兄弟情深暖人间

康熙五十年深秋,裕亲王府传出消息,福全重病不起。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康熙帝的耳中。

御医们诊断后,纷纷摇头叹息。福全年过五旬,积劳成疾,病情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康熙帝得知此消息后,立即放下手中政务。他罕见地打破君王常规,以兄弟身份前往探望。

当天,整个裕亲王府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府中下人们小心翼翼地准备着,生怕惊扰了卧病在床的王爷。

康熙帝来到病榻前时,往日的威严一扫而空。他亲自为兄长掖了掖被角,端来一碗温热的汤药。

病榻上的福全想要起身行礼,却被康熙帝轻轻按住。两兄弟相对无言,目光中尽是往事。

康熙帝提起了当年在准噶尔的战事,说起兄长冲锋陷阵的勇猛。那些年少时的记忆犹如潮水般涌来。

福全也想起了年少时的点点滴滴。他回忆起自己放弃皇位,心甘情愿做个贤王的往事。

康熙帝握着兄长的手,说起这些年来朝廷的变化。他告诉福全,自己一直记得兄长的付出和贡献。

病榻前的对话持续了很久。兄弟二人谈起了年少时的趣事,谈起了各自的儿女,谈起了这些年来的种种。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君臣,只是一对分别多年的兄弟。那些年积累的隔阂,在这场推心置腹的长谈中渐渐消散。

康熙帝临走时,特意叮嘱府中下人要细心照料。他还派了几名御医常驻王府,随时关注福全的病情。

福全目送弟弟离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转头对身边的儿子说:"我心愿已了。"

这句话刚说完,福全就闭上了眼睛。随后,他便与世长辞。

裕亲王府上下顿时哭声震天。消息传到宫中,康熙帝立即放下朝政,再次赶到王府。

康熙帝看着兄长的遗容,命人准备了最高规格的丧礼。他亲自为兄长撰写了碑文,记述了这位贤王的一生。

在这篇碑文中,康熙帝写道:"兄弟情深,胜似君臣。"这八个字,道出了他们之间真挚的手足之情。

福全的离去,让康熙帝悲痛不已。他在之后的日子里,常常提起这位贤德的兄长,告诫子孙要以福全为榜样。

清朝遗事千古传 兄弟情深留青史

福全的葬礼按照亲王最高规格举行,整整持续了四十九天。康熙帝破例为兄长守灵三日,打破了清朝帝王不得为臣子守灵的祖制。

康熙帝在这三日中,亲自审定了裕亲王的谥号。他为兄长定下"恪恭"二字,以表彰其一生忠诚恭顺。

朝中大臣纷纷上书,称赞这对兄弟的深情厚谊。御史们在奏折中记载了福全放弃皇位、甘当贤王的往事。

康熙帝下令将裕亲王府改建为纪念祠堂。他常常带着皇子们来此凭吊,讲述这位叔父的事迹。

在祠堂的碑文中,康熙帝详细记述了福全的一生功绩。从少年时期的谦让,到准噶尔战场的勇猛,再到晚年的深明大义。

这座祠堂后来成为清朝皇室教育子弟的重要场所。历代皇子都要来此学习福全的贤德故事。

雍正即位后,特意将父亲与叔父的故事编入《清史》。他命史官们专门立传,记载这段君臣之义、兄弟之情。

乾隆年间,朝廷又将福全的事迹收入《贤王传》。这本书被列为皇子必读的教材之一。

清朝的史官们在记述这段历史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福全临终前的那句话。"我心愿已了"——这简单的五个字,道出了一个贤王一生的追求。

到了嘉庆年间,朝廷重修皇室族谱。在族谱中,福全被特别标注为"贤王典范"。

道光皇帝继位后,曾多次在上朝时提起福全的故事。他告诫大臣们,治国先要修身,而修身当以裕亲王为榜样。

咸丰年间,有大臣上书建议将福全的事迹编入科举考题。这一建议得到采纳,成为考察士子品德的重要内容。

同治皇帝在位时,亲自为裕亲王祠堂题写匾额。上书"千古贤王"四个大字,以示后人。

光绪年间,清朝编修《清史稿》,专门增设了《贤王传》一卷。福全的故事被列为首篇,成为这一卷的开篇。

这段历史虽已过去数百年,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永不过时。它告诉人们,权力争斗不及手足之情珍贵。

这个故事被后人不断传颂,成为清朝历史上一段佳话。它证明了即便在权力的漩涡中,人性的光辉依然可以闪耀。

时至今日,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依然被这对兄弟的情谊所打动。他们在著作中写道:这不仅是一段军事历史,更是一个关于亲情的动人故事。

福全与康熙的故事,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历史事件,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依然存在着真挚的手足之情。

0 阅读:8

泪满时墨醒

简介:泪满时墨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