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每一个重大言论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改变舆论走向与国际关系的微妙平衡。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表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国际舆论的深潭,激起千层浪。他宣称,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这一言论瞬间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焦点,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各方的强烈反应。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消息一经传出,巴拿马方面迅速做出回应。巴拿马外交部长严正声明,巴拿马运河主权坚定不移地属于巴拿马,绝无任何谈判的余地。同时强调,巴拿马政府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成员与特朗普或其代表有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接触。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也多次郑重强调,巴拿马运河是巴拿马不可侵犯的主权象征,绝对不容许外界染指。这种坚决的态度表明,巴拿马在捍卫国家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会有丝毫退缩。
远在北极圈附近的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也迅速回应了特朗普的不当言论。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穆特·埃格德明确表示,格陵兰岛是“非卖品”,永远不会被用于出售。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也态度鲜明地指出“格陵兰岛只属于格陵兰人” ,有力地捍卫了格陵兰岛的归属权。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发声,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强调,主权国家的边界原则必须得到无条件的尊重。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则坚定地表示,欧盟绝不会允许其他国家侵犯其主权,特朗普的这种行为会导致不必要的国际紧张局势。这些欧洲国家的表态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主权原则的普遍尊重和对特朗普言论的不满。
巴拿马资料图
在美国国内,也有一些政治人物对特朗普的言论有所呼应。美国《国会山报》1月8日报道,共和党众议员达斯蒂·约翰逊计划提出“巴拿马运河回购法案”,这份法案竟然授权总统以象征性的1美元价格重新“收购”巴拿马运河,并将运河置于美国控制之下。特朗普本人此前就曾抱怨美国前总统卡特签署的“巴拿马收回运河”协议,称其“愚蠢地把(运河)拱手让人,只卖了1美元” ,此番约翰逊的提案似乎在呼应特朗普的观点。
共和党参议员汤米·图伯维尔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影响力的增加是美国必须直面的问题。他在毫无实质证据的情况下,抹黑中国与巴拿马间签署的大量合同,称其对美国构成了威胁。他还特别提到,若中美之间因为台湾问题而产生冲突,巴拿马运河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中国“干涉运河”,美国在军事调动上会面临巨大障碍,“要多走近10000英里才能把物资送到战区”。这种无端指责和臆想充分暴露了部分美国政客的霸权思维和对中国的无端猜忌。
台湾资料图
从历史和法律层面来看,1977年签署的新《巴拿马运河条约》以明确的条款规定了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这一事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和平手段重新获取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若美国企图以军事力量介入夺取巴拿马运河,虽然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美国或许具备一定实力,但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一旦美国动用武力,首先会严重扰乱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引发拉美地区国家的强烈反感和抵制,导致美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急剧恶化。其次,巴拿马运河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是全球贸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运营状况关乎众多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的单边军事行动必然会引发全球贸易模式的巨大变化,对世界经济的稳定造成严重损害。即便美国通过军事手段暂时“收回”运河,后续的管理和运营也将面临重重困难。美国不仅要应对来自拉美国家的外交压力,还需面对其他贸易大国的谴责以及可能的经济制裁。
对于格陵兰岛,国际社会与法律框架早已明确了其归属。格陵兰岛在丹麦的主权管辖之下,有着自身的自治体系。特朗普觊觎格陵兰岛的姿态无疑会进一步激怒盟友,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更大反感。武力夺取格陵兰岛的设想不仅在国际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诸多难题。格陵兰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任何外部势力的强行介入都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格陵兰岛资料图
美国长期以来自诩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然而特朗普的这些言论和可能的行动却公然践踏他国主权。这种行径不仅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一落千丈,还会对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美国与欧洲国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盟友关系,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构建起西方阵营。但特朗普的此番言行无疑将使欧洲国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作为北约盟友,他们与美国有着军事与政治合作;另一方面,美国的行为违背了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这一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这种矛盾使得欧洲国家面临道德与政治选择的困境,极有可能导致美欧关系出现裂痕。美国驻丹麦大使馆发言人紧急出来公关,称美国目前并没有要在格陵兰岛增加军事存在的计划,美国会继续和丹麦还有格陵兰岛保持合作,但这一公关行为难以完全消除丹麦和欧洲国家对美国的疑虑和怨言。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实践。中国尽管拥有强大的武力,但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海权和主权争端时,始终坚持采用正当维持主权权益的策略,坚决不过度使用武力霸凌对手。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贡献力量。这种和平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尊重和认可。
当特朗普执意推行其领土扩张式的言论和可能的行动时,不断摧毁美国的国家形象并破坏西方阵营的团结,而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尊重他国主权的形象则更加鲜明。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世界清晰地看到中国与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巨大差异。中国秉持的和平、公正、尊重的价值观在国际舞台上彰显出独特的优越性,吸引了更多国家愿意与中国站在一起,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在国际舆论的天平上,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声誉是其重要的软实力。美国曾经凭借石油霸权、海上霸权、金融霸权、科技霸权在国际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其在国际舆论中所谓“尊重他国主权”的形象。然而,特朗普此番赤裸裸的领土扩张言论,无情地撕下了这层面纱,给美国贴上了欺凌小国的标签。而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一系列行动,塑造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无论是在国际援助、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在维和行动等方面,中国都展现出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美国石油资料图
特朗普的这些争议言论和行为,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美国部分政客的霸权思维和对国际秩序的破坏,也凸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坚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稳定的国际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而美国则需要反思其行为,回归到尊重他国主权、平等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