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末,住建部宣布年内新增 100 万套货币化棚改拆迁项目,随后明确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展至 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这一举措意味着新一轮 “拆迁潮” 即将开启,作为普通老百姓,面对拆迁补偿中 “票”(房票)与 “钱”(现金)二选一的情况,该如何抉择才能不吃亏?这轮拆迁潮又会对房价产生什么影响呢?
房票安置并非新鲜事物,早在 2015 年部分地方就进行过试点。简单来讲,房票就是政府给被拆迁人发放的一个购房凭证。被拆迁人可凭借此凭证,在指定区域或购买指定开发商的房源 。比如在广州,房票有效期最长为 18 个月,若拆迁户在房票到期前未购房,可选择将未使用的房票兑换成货币补偿;郑州的房票有效期是 12 个月,超 12 个月未使用,视作自动放弃房票,将按照现金安置补偿,不再享有房票的优惠 。
现金补偿直观易懂,即拆迁方直接给予被拆迁人一笔货币补偿款。这笔款项可由被拆迁人自由支配,无论是用于购房、投资理财,还是解决其他生活需求,都不受限制。
二、“票”“钱” 抉择考量因素(一)家庭居住及经济状况有本地居住需求且安置区域条件好:如果对本地有深厚的归属感,且当地发展潜力大,拆迁票指定的安置区域规划完善,周边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齐全,从长远居住角度看,选择房票能保障后续生活质量。例如一些城市的棚改项目,拆迁户使用房票可按优惠价格购置新建安置小区房屋,实现居住环境的大幅提升。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且无资金压力:对于经济条件优渥,短期内没有大额资金需求,且能承受一定风险的家庭而言,如果当地房票政策优惠力度大,如给予 15%-20% 的奖励,那么选择房票更划算。同时,若有耐心等待合适房源,对指定区域内房源质量和开发商信誉有信心,房票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异地购房或灵活居住打算:现金补偿赋予了极大的灵活性,能让被拆迁户自由选择购房地点。若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教育,想在其他城市购置学区房;或者因工作变动,想在新工作地附近买房,现金补偿无疑更合适。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急需资金:若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后续收入增长预期不高,选择现金补偿能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比如,一些家庭可能面临家庭成员生病、子女教育等急需用钱的情况,现金补偿可解燃眉之急,也可用于低风险投资,维持家庭经济稳定。
(二)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地方经济繁荣、房地产市场活跃:在经济发达、产业丰富、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此时若房票安置能提供更多实惠,如房价有上涨预期,选择房票可能获得房产增值收益。例如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稀缺性强,持有房票购买这类房产,未来房产价值提升空间大。
地方经济薄弱、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在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房屋市场需求小的地区,很多家庭本身就有多套房产,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选择房票,可能面临房子难以出手、砸在手里的风险。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部分地区人口持续外流,未来房价甚至可能下跌,持有现金更为明智。
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居民对本地居住的粘性高,拆迁获得的资金大概率会继续投入当地楼市,推动本地房价上涨。例如上海,城市资源优质,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资源丰富,拆迁户往往倾向于在本地改善居住条件,这将增加购房需求,促使房价上升。
而弱二线及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可能更倾向于 “人往高处走”,将拆迁资金投向高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这会导致弱二线及三四五线城市购房需求进一步减少,房价下行压力增大;同时高线城市购房资金涌入,需求增加,房价上涨动力增强,进而加深不同等级城市间房价的分化 。
(二)部分城市房价有望复苏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和新兴产业分布区,亟待拆改的城中村和老旧房屋所在土地货值高。拆迁改造后,新建项目品质提升,加上购房需求因拆迁释放,有望促使房价一定程度上复苏。比如深圳的一些城中村改造后,周边房价因区域环境改善、配套升级而上涨。
总体而言,面对拆迁 “票”“钱” 二选一时,普通老百姓需要综合家庭自身情况和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谨慎权衡。而新一轮拆迁潮对房价的影响也因城市等级、区域发展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