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苦难与奋斗
刘秀祥出生在贵州偏远的农村,生活原本平静,但这一切在他四岁那年戛然而止。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母亲因为承受不了这份巨大的悲痛,精神逐渐出现异常。她时而清醒,时而失常,慢慢地生活也无法自理。
随着时间推移,家里的情况越来越糟。刘秀祥的哥哥和姐姐年纪虽比他大一些,却还都是孩子。在困顿和无助的日子里,他们试图分担家里的重担,可这样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一次次的争吵和沉默后,哥哥和姐姐先后离家出走。起初,村里人还听到一些关于他们的消息,但没过多久,一切音讯都断了。
刘秀祥年纪尚幼,但家中只剩他和母亲。他甚至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哭泣,家里的一切都需要有人打理。他学着用并不灵巧的小手烧火做饭,用粗糙的盆给母亲端水洗脸。村子里的人常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踉踉跄跄地挑着水桶去井边取水。
母亲发病的时候,会突然把家里的东西摔得满地都是,有时甚至会跑到村子里喊叫。每当这种时候,刘秀祥就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跑去追母亲。他力气小,拉不动母亲,只能在一旁哭着劝她回家。母亲清醒过来时,又会愧疚地看着他,摸着他的头说几句断断续续的话。
逆境中的学业追求
刘秀祥从家乡走出时,带着的行李简单到几乎寒酸,里面装着几件衣服和一些母亲的生活用品。他的考试成绩是第一名,乾坤武校破例免去了学费。他租下学校附近的一间小屋,屋子只有一张床和一张简陋的桌子,放母亲的地方也是用几块木板拼成的简易床铺。
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为母亲准备简单的早饭。屋子里没有煤气,他便从附近捡一些柴火烧水煮粥。安顿好母亲后,他背上书包赶去学校。课堂上,他坐在前排,记笔记的动作很快,老师经常拿他做榜样。下课后,他没有时间像其他同学那样讨论问题或闲聊,而是匆匆跑回租住的小屋,看一眼母亲的情况。母亲如果发病,他会赶忙想办法安抚。她清醒时,秀祥会趁机和她说话,希望能让她心情平静些。
课余时间,刘秀祥到街头巷尾寻找废旧物品。他常常捡废纸板、饮料瓶、废铁,一点一点攒起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拿去废品站换钱。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垃圾堆旁,弯腰捡起别人丢弃的东西。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一个学生会做这样的事,他简单地回答说:“家里需要钱。”卖废品的钱被他仔细存起来,一部分用来买米面,一部分用来给母亲看病。
冬天的时候,寒风刺骨,他的衣服薄得几乎挡不住冷气。但无论天气多恶劣,他都坚持出门捡废品或者打零工。学校的老师知道他的情况后,时常悄悄帮忙,比如在食堂多给他打点饭,或者给他送些旧书本。
三年时间很快过去,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前,老师们曾劝他选择中等师范,这样学费和就业压力都更轻。但刘秀祥坚持报考高中,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安龙一中。
高考的挑战与胜利
高考前一周,刘秀祥因长时间的劳累和紧张的生活节奏病倒了。他的身体发热无力,但他清楚考试的重要性。他先是到镇上的卫生室打了一针退烧针,随后又去附近的药店买了一些廉价药物,带着回到母亲身边。几天后,他的病情稍有好转,但离高考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他最后因为状态不好高考发挥失常。
为了能找到免费的复读班,他四处哀求。他的诚恳和坚持终于打动了其中一所学校的校长,校方决定破例允许他免费旁听复习班。进入补习班后,他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他的书本翻得很快,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笔记。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目光专注,不时用笔记下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年的高考如期而至,他早早来到考场,带着母亲为他整理好的衣服。考试过程中,他表现得从容冷静,把自己所学的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成绩公布时,他终于如愿以偿,成功考入山东省临沂大学。
2008年秋天,刘秀祥带着不能自理的母亲离开家乡,来到临沂大学报到。他拖着一个旧行李箱,里面放着母亲的衣物和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为了能让母亲生活得稍微舒适一些,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小屋虽然狭窄,但经过他的简单布置,显得干净整洁。
他的故事很快被同学们知晓,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贵州到山东,《贵州都市报》、《沂蒙晚报》等媒体陆续报道了他的事迹。记者们慕名而来,拍下他陪伴母亲的照片,记录下他在校园里忙碌的身影。他和母亲一同生活、学习的点滴感动了许多人。一时间,“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随着报道的增加,刘秀祥的事迹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全国性的媒体平台。
毕业后的选择与贡献
2012年7月,刘秀祥大学毕业时,许多企业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北京、西安、南京、深圳等地的大公司为他提供了优厚的工作待遇。但面对这些充满吸引力的选择,他心里早已有了决定。他带着母亲回到了贵州的家乡,回到了那片他熟悉的大山深处,成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学校的条件很简陋,教室是砖瓦搭建的平房,桌椅也略显破旧。学生们的家庭情况大多与刘秀祥小时候相似,贫困让他们的学习之路充满了挑战。刘秀祥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台下的孩子们好奇地盯着他,这个新来的老师瘦高清秀,声音却透着力量。他讲课时总是耐心细致,看到学生不理解时会走到他们身旁,弯下腰重新讲解。
有些孩子连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他就默默掏出自己的工资帮他们垫付。学生缺少学习用具,他会联系社会上的公益资源,为学校争取捐赠。为了帮助更多像他曾经一样的孩子,他创立了自己的公益工作室,与全国范围内的爱心人士建立了联系。他为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找到了资助者,一对一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此期间,他还走遍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励志演讲。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求学之路,鼓励更多人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无论是在城市的会议中心,还是乡村学校的操场,他总是站得笔直,用最朴实的语言打动每一位听众。听过他演讲的人中,有学生、有家长,也有企业家,许多人因为他的故事开始关注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到2022年10月,他的工作室已帮助了4000多名学生,资助金额超过1000万元。
2019年,刘秀祥的生活迎来了新的转折,他和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罗兰锦结婚了。罗兰锦是望谟民族中学的教师,与刘秀祥一样,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2020年2月,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励志榜样的担当与传播
如今,刘秀祥肩负着多重职务,他是共青团贵州省委兼职副书记、党的二十大代表、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同时还担任黔西南州教育发展中心(州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和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这些身份背后,凝聚了他多年来在教育与公益领域的努力和贡献。他曾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两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被评为2020年的“全国最美教师”以及2023年度的十大公益人物。
他所在的实验高中,是一所面向贫困学生的学校,他参与了从教学管理到资源协调的多个方面工作。许多学生因为家境贫困无法专心学习,刘秀祥主动联系社会爱心团体和企业,为他们筹集学费和生活用品。
2024年9月29日,刘秀祥受邀来到贵阳市贵州康养职业大学,为350余名师生作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返乡执教的故事。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他讲述了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完成学业,并带着母亲走过人生的种种挑战。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用奋斗改变生活。
结束报告后,许多师生主动与刘秀祥交流,不少学生向他请教学习方法和职业规划问题。他认真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鼓励大家勇敢追梦。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他平静地回答,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他说,自己从帮助别人中找到了满足,也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老典型” 新风采|刘秀祥: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