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只活短暂24岁,但被人誉为铁血丈夫,写了一封情书感动几代人

村人说史实 2019-10-10 07:46:53

一直以来,美好的爱情,所有的人都渴望时光的长河里,与你牵手,不离不弃,享受点点滴滴的快乐。保持淡然的心境,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体验到平淡却又真实的幸福,这才是一种真爱,因为它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它不会被微小的尘埃磨去激情,即使繁华褪去后,圆润的光泽也依然闪烁,沉淀的更是风雨并肩的微笑。

剧照

在彼此之间相处的日子,让岁月的车轮碾过了日日夜夜,春秋冬夏,流年的轮回送走了晨起暮霞,似水年华,青春的步履渐渐苍老了不再年轻的容瑕。这就是最美丽的爱情,最幸福的爱情,得到无数人的讴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爱情虽然短暂,而且凄美,却被无数人讴歌了整整一个世纪,并把此作为最伟大的爱情,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只与妻子相处了短短的六年多时间,24岁就象流星一样牺牲,被人誉为铁血丈夫。

林觉民,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他出生于一个安稳富贵的大户家庭,拿今天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富二代,完全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尤其是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少年时代,就考入末代皇帝溥仪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

加上他天性聪慧,聪颖好学、大器早成、能言善辩的学生,少年时期,就掌握汉、日、英、德四种语言,是个典型的学霸,本可用学识救中国,同代学霸有很多人后来都在各自领域成就巨大。

因此,社会的贫穷落后、人民的生活疾苦、乱世的纷纷扰扰,可以说完全可以与他无关。要是只想过好日子的话,那此生足矣。

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民主革命思想萌芽,崇尚自由平等的他,思想极其活跃,天资聪颖却十分厌恶科举考试,在晚清的科举考试中,林觉民霸气地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以表自己不妄功名,然后潇洒地离开考场。

他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到处宣传革命思想,性格刚直,不畏强暴地宣称“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被同学们推为领袖,数次参与领导为争得平等权利的学堂风潮。

1905年,随着林觉民日渐长大,父亲为他定了一门婚事,对方是满腹才情的陈意映,两人颇为情投意合,常常在阳台“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剧照

陈意映,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父母教诲,喜爱吟诵诗书。他长相甜美,非常漂亮,虽然与林觉民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这种包办式婚姻,夫妻感情竟也非常融洽,夫唱妇随始终琴瑟和鸣,婚后不久,两人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夫妻俩非常恩爱,林觉民还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林觉民在日本留学期间,毅然加入了同盟会,后来回家后秘密策划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并秘密制造了大量炸药送往香港,约好时间在广州举行起义。当一切准备就绪时,革命党中却出了内奸,很快,起义遭到破坏,不少革命党人被抓捕,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提前起义。

他明知起义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于是便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妻子和亲人,铺开纸,笔墨和着眼泪一起流淌,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在《与妻书》中,林觉民无奈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这是一个男人留给妻子最后的爱情独白,此时此刻,他的妻子正身怀六甲,在故乡默默等待他归来,遗憾的是,她等不到了,三天后,爆的广州起义,她的丈夫英勇就义,她最后等到的只是他此时写下的遗书。

林觉民在起义中被捕之后,态度从容,对官员的询问用英语作答,侃侃而谈,纵论世界形势和革命道理,奉劝清吏革除暴政,尽早建立共和政体。这些审问的官员不由得叹曰:“惜哉!这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当他的妻子陈意映收到给她的那封《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读罢泣不成声几欲寻死,只图立刻追随亡夫而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5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24岁的林觉民和其他71人葬于广州黄花岗荒丘,他们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失去丈夫的陈意映始终走不出对爱人思念的阴影,一个月后早产,生下第二个男孩,取名林仲新。两年之后,因过度伤悲追随丈夫而去,年仅22岁。

林觉民烈士写给妻子的这封情书,取名叫《与妻书》,这种舍小家而为大家、舍小爱而为大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爱情故事,曾经激励了几代人,但愿这对相亲相爱的夫妻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成为比翼鸟。

0 阅读:8
村人说史实

村人说史实

讲叙发生在各地的名人史实,介绍那些过去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