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阵蒙古国“种10亿棵树”

巨潮WAVE 2025-04-17 22:33:16

近日,又有3000余株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树苗在二连浩特公路口岸经海关查验后,运往蒙古国的扎门乌德。这是2025年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出口首批种苗。

据介绍,该批树苗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能耐干旱、贫瘠和寒冷,在酸性、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长,非常适宜在蒙古国种植。

一位苗木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2021年蒙古国全面启动种植10亿棵树计划后,来自蒙古国的苗木订单不断增多,今年预计五月之前将出口1000万株苗木。

据统计,2024年,内蒙古共向蒙古国出口苗木282.6万株。其中,兴安盟出口苗木20万株,锡林郭勒盟出口54.9万株,巴彦淖尔市出口苗木46万株,鄂尔多斯出口中间锦鸡儿100万株,二连浩特市出口樟子松、云杉、落叶松、柠条锦鸡儿、榆树、山杏等苗木61.7万株。

作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早已在防沙治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从“十三五”开始,国家累计完成了880万公顷的防沙治沙任务,其中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这些努力显著改善了中国沙尘天气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我国沙尘天气的年发生频率和年天数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上升趋势转为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后,沙尘天气发生的年数大幅下降。

然而,跨境沙尘暴问题却愈发严重。2023年春季的研究数据显示,蒙古国对中国及其下游地区的沙尘浓度贡献占比达44%,远远超过内蒙古(34%)和新疆(16%)。华北地区的沙尘中,有约56%来自蒙古。

蒙古国由于过度放牧、矿业开采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沙尘源地不断扩大,而我国与蒙古国毗邻,其沙尘天气也对我国环境造成了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持续与蒙古国加强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国不仅通过出口苗木帮助蒙古国治理沙漠化,还帮助其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中国成熟的植树造林技术和防沙治沙模式、开展沙尘暴监测与预警合作等。

中国多地频繁受蒙古国沙尘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毗邻和产业结构互补,中蒙经贸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中国需要从蒙古国进口矿产品,而蒙古国也需要从我国进口机械设备、食品和饮料、纺织品、钢材和水泥、塑料和橡胶制品等工业制品。

中国向蒙古国大规模出口树苗,也是双方经贸合作进展的重要体现。

蒙古国主要产业以服务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和科技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像中国那样投入大量成本进行沙漠治理。而中国基础设施发达,在人工植被建设、沙漠固沙工程以及人工降雨技术等沙漠治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帮助蒙古国治理沙漠也是基于产业结构优势的“出口”项目之一,蒙古国政府不仅从中国进口树苗,也多次派遣代表团前往中国宁夏、内蒙古等地学习防沙治沙的先进经验。

中国助力蒙古国“种树计划”

作为东道主,蒙古国政府也在加强自身的沙漠化治理力度。通过加大对无序采矿、超载放牧等行为的管控,蒙古国在防治沙尘暴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可以说,通过环境治理的合作,中蒙两国不仅促进了经贸交流,还在共同实现生态修复的目标。这种合作的深化,必将带来积极的成果和长远的效益。

1 阅读:516
巨潮WAVE

巨潮WAVE

融入时代巨潮,发现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