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一百七十九)~命运转折

晓峰爱思考 2024-05-21 10:11:06

命运转折

1972年,团领导派我去八一农垦大学学习。

八一农垦大学于1958年成立,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亲手主持创建并任第一任校长的农业科技大学。“文革”中这所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样停止招生,教师也停课闹革命。

当时学校位于密山县裴德镇,停办期间,4师师部就设在这所大学里。守着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师里举办农技培训班,由各团选派学员,学习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育种,学期一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被团里派去学习并担任了班长。一年后学习结束,我和7连的部分同志被调入15连,后来改称科研连,开始了我的良种育种工作。

那一年我快23岁了。本打算就这样在兵团作一名农业技术员扎根边疆、结婚、生子,我也会很满足。 但是命运却突然发生了转折。

1970年,部分大学开始恢复招生。但是取消了全国统一考试,直接从工人、农民(主要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解放军中,选拔优秀的青年直接进入大学学习,这就是当时历史的特有产物——工农兵学员。开始两年只是招收了个别学生,1973年,终于开始了大范围的招生。 这一年的招生执行16字方针,即:“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通过群推荐以后的考生先进行文化考试,文化考试只进行了一年,第二年就因著名的“白卷英雄”张铁生的走红被取消了,取消后直接进入团党委和学校两道审批程序最终入学。

一个名额,到学校最终批准前可有3、4个人参加竞争。大学的招生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我的平静的生活。已到了本应大学毕业年龄的我,渴望重新回到校园学习。于是我也报了名。

那时我刚刚调入15连半年多,担任科研排排长。连里想把我作为农业科研骨干重点培养成农业技术员。因此,虽然报名后群众三次推荐名单我均在其中,但是,最终连领导出面解释,说我是重点培养对象不能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学的是日语,这次招生的大学里没有日语专业,不对口。我只好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

过了几天,师部召开育种会议,团里派我和团生产股一位干部去参加。 到达师部的当天晚上,晚饭后我和生产股那位干部在楼道里聊天,走廊里还有两位知识分子模样的客人。听了我们的聊天,那两位客人向我走来。

“你是北京知青?”

“是的。”

“原来是哪个学校的?”

“外语学校初三的,老六六届,”

两位客人一听,立刻兴奋起来,睁大眼睛大声说:

“我可找到你们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来这两位知识分子模样的客人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刚从北京来到师部,准备第二天到各团去招生的。为什么听我回答是北京外语学校的学生后他们这么激动,这里还要从我们学校的建校说起。

六十年代初,从欧洲访问归来的周总理深感我国外语干部的欠缺,外语水平的低下,决定从小入手培养外语人才。于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北京、上海、杭州、大连等城市成立了十几所外国语学校。北京也建立了直属北京市高教局的两所外语学校,即北京外国语学校和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这两所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初一、高一同时开始招生,3年以后,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全部衔接上的时候,停止初高中的招生,只从小学3年级开始招生,10年一贯制。高中毕业后选送优秀者出国继续深造,为中国培养高级外语及外事人才。

1963年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我作为首届初中生走进了北京外国语学校。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周总理的计划。本已经决定要直接升入本校高中的我们停课闹革命了,两年后又和全国几十万知识青年一起,加入了上山下乡的大军。其他几届学生也上山下乡、参军、就业,大部分学生都离开了学校。

大学恢复招生后,周总理首先想到了我们这些外语学校的学生。特意指示外国语学院想办法找到这些学生,只要符合条件,尽量招回来学习。但是,我们分散在兵团哪师哪团,老师们一时无从查起,正在发愁时听到我的回答,他们能不激动不兴奋吗。

外语学院的两位老师问起了我们同学的下落。我把我团同学所在连及我知道的其他团同学的情况告诉了老师。在问起我的情况时,我如实告诉他们我已被群众推荐而被领导留下的经过。老师马上决定放下原定计划,第二天让我带他们去39团。

那天晚上是我一生最纠结的一晚,我的思想斗争得很激烈。 领导刚刚送我学习了一年农业技术,又把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团里还把我树立成扎根边疆的典型在团广播站加以宣传,我应该去上学,还是留下继续当扎根边疆的典型? 同去开会的生产股的那位干部劝我不要犹豫,机会难得。

第二天一早,一夜没合眼的我带着外语学院的两位老师乘火车返回39团。 到了团部,我把老师带到招生办门口,自己则直奔团长家。 现役军人的张团长正在午休。见到我急冲冲地进来吓了一跳。 我把为什么从师部回来的原因及我要上学的愿望讲了一番。团长沉思了一会儿爽快地说:“我们小家服从大家,兵团服从国家,我放你走!”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至今日,张团长这句话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随后,两位老师在39团开始了招生和面试。虽然已停课7年之久,但我校学生扎实的外语功底使老师们感叹不已。但苦于许多同学虽然自己报了名,但没有被群众推荐上来,或政审不合格,老师们不能不考虑这些基本条件,最终录取了水利连7连的纪学军和 9连的柳莉,当然还有我。入学后在校园里偶遇招生的老师,他们还在为没能招回更多的同学而遗憾。

1973年9月,我告别了留下美好青春回忆的北大荒,迈进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开始我崭新的人生。

0 阅读:6
晓峰爱思考

晓峰爱思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