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智能化浪潮汹涌,智能驾驶成为车企宣传的“香饽饽”,不少朋友买车时,也把智能驾驶当作重要考量因素。但智能驾驶到底有多靠谱?咱们老百姓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谁也不想花了钱,还把安全置于风险之中。

前阵子,小米SU7的事故让大家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当时车辆以116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智能辅助驾驶状态,遇到施工改道,尽管系统提前预警并减速,可从预警到碰撞也就2 - 3秒,驾驶员接管后仍未能避免悲剧发生。
这起事故就像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盲目信任智能驾驶的人。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驾驶目前大多处于L2 - L3级辅助阶段,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远着呢。
像采用纯视觉方案的车型,在雨雪天气里,传感器精度会受影响,失效率能达到37%;依赖高精地图的,到了偏远路段或者地图没更新的地方,“迷路”率超20% 。
日常使用时,智能驾驶虽然能在很多常规路况下帮上忙,比如自适应巡航能自动保持车距,减轻驾驶疲劳,可一旦遇到道路施工、突然闯入的行人或动物等复杂突发情况,它就可能“懵圈”,反应不过来。

再说说车企的宣传,很多时候容易误导消费者。
“脱手驾驶”“AI代驾”这些噱头十足的话术,把智能驾驶的能力过度夸大,让大家误以为开启智能驾驶就能当甩手掌柜。
买车时,销售人员也没对智能驾驶的功能边界、使用注意事项做详细说明和培训,导致消费者对其认知模糊,使用时埋下安全隐患。

作为普通车主,咱们得明白,不管智能驾驶功能多强大,安全出行的关键还是在自己。
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不能离开路面,时刻保持警惕,把智能驾驶当成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自己驾驶的神器。
开车时,别因为有了智能驾驶就分心玩手机、睡觉,不然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在买车的时候,大家也别光被智能驾驶的宣传迷惑。
要多了解不同品牌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表现和口碑,可以去试驾,亲自感受一下,也可以看看相关的评测和事故案例。
要是智能驾驶功能价格高昂,实用性和安全性却一般,咱可别为了那点所谓的“科技感”白花冤枉钱。
总之,智能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阶段它还不够成熟。咱们老百姓得理性看待,别盲目迷信,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出行真正安全又舒心。
用户10xxx52
再好的智能驾驶也只能当辅助,别不把自己的生命不当一回事,就像开车前总会先检查下刹车好不好用,不要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