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联合果品公司究竟发展到什么这种程度,可以说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水果贩子了,它的业务涵盖电话、电报、广播、出版、发电、饮料、制糖、木材加工等多种商业活动。
1958年,又扩大到石油工业。
当时它与另一家“标准果品公司”所拥有的中美洲果园面积,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中美洲国家所控制的土地。
它的统治在巅峰时延伸到了整个中美洲,触手遍及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尼加拉瓜、牙买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古巴。
几乎整个中美洲,因为香蕉,变成了美国的后花园。
也因此,当时的中美洲,一个名词诞生:香蕉共和国。
如果说韩国的三星集团是韩国人一生绕不开的公司,那么联合果品绝对甩它几条街。
它的诞生沾满了美洲人民的血泪。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曾经美洲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也可以说是资本的最高形态——联合果品公司。(UFCO)
联合果品的诞生
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的掠夺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香蕉种植业开始向该地区迁移,成为美国水果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
从香蕉的发源地亚洲到西班牙殖民地,再到美洲大陆,香蕉的历史演变在不同时期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香蕉便成为了西班牙殖民地的重要种植作物之一。
然而,19世纪初的独立运动改变了地图格局,导致西班牙殖民地纷纷独立。
中美洲地区顺应时代也因此形成了多个独立国家,但由于内部分裂和欠发达,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新兴的强国,通过控制中美洲地区来满足自身经济需求的野心日益增强。
伴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其国内市场迅速扩大,香蕉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美国企业家自然看准了这个商机,成立了波士顿水果公司,将加勒比海岛屿的香蕉出口到美国,但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香蕉价格因此飙升。
而与此同时美国人发现中美洲的地理优势:大片未开发的土地、火山灰堆积、充足的人力
这使得中美洲种植香蕉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美国企业家开始利用这一优势,在中美洲建立香蕉种植园。
而哥斯达黎加的铁路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当地政府无力支付铁路的费用,使得美国企业家梅格斯和基斯通过修筑铁路获得了大片土地用于香蕉种植。
1899年,基斯的香蕉种植园与波士顿水果公司合并,成立了联合果品公司。
该公司通过并购同行业公司和铁路公司,迅速成为了美国水果行业的巨头。
而随着香蕉需求的增加,原来的生产量已经不足以支撑起美国的市场,面对丰厚的利润,联合果品公司开始向中美洲各国扩张,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获取大量土地用于香蕉种植。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联合果品公司的掠夺行为不仅表现在土地的占领,还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控制和剥削。
通过占据出海口、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联合果品公司牢牢地控制了中美洲各国的经济命脉。
中美洲因此被戏称为“山姆大叔的果园”,而美国作家欧亨利更是在其小说《白菜与国王》中提出了“香蕉共和国”的概念,形象地描绘了联合果品公司对中美洲的控制。
高速发展
在20世纪的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初,联合果品高速发展。
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资本就翻了十几倍,光是资本和地产,就从刚开始的1123万美元资本和21万英亩土地,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初的2.15亿美元资本, 341万英亩土地,更别提其他方面。
于此同时,美国也在对拉美地区从经济、外交、政治、军事等方向同时开始扩张。
与在拉美地区进行殖民的其他殖民帝国发起对拉美地区控制权的持久战。
对拉美地区内部,扶持符合美国价值观的独裁政权。
派遣企业与银行去收割拉美地区的韭菜。
对外,特别是对英国,为了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石油,两国借用石油公司和傀儡政权,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代理人战争。
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让欧洲列强元气大伤,无暇干涉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扩张,而且,美国更是在战争前期,对同盟国和协约国贩卖军火,两家通吃,大发横财。
战争后期,加入协约国,直接结束一战,没付出太大代价就成为一战的胜利者。
门罗主义大获全胜。
表面上是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实则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登上顶峰
塞缪尔·那穆瑞作为联合果品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拉丁美洲血流成河的幕后推手。
生动的展现了马克思所说的那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他通过资助被赶下台的前国家总统搞政变而翻身,并在1933年成为吞并他自己创立公司的联合果品的董事长。
《纽约时报》称他为“吃大鱼的小鱼”的人,也是他成为了那个让拉丁美洲血流成河的人。
在那穆瑞的手上,公司对于政变、扶持军阀、建立私人军队等手段视为家常便饭一样。
光是有记载的政变就有30起,而其雇佣的低层打工人待遇连黑奴都不如。
无论是和平抗议还是暴力斗争,工人的任何罢工都会被军队镇压,甚至为了更好地镇压罢工,更是直接组建私人军队在种植园附近,以便尽快镇压。
镇压了5000多场罢工,这一“光辉”的数据背后,是多少人被屠杀,多少家庭的破碎。
生于拉丁美洲、长于拉丁美洲的人民不是没有反抗的愿望。
然而,由于美国的霸权,拉丁美洲的国家太弱了,根本无力反抗联合果品背后的美国。
危地马拉总统阿本斯·古斯曼向联合果品下手,第二年就直接被美国搞到流亡海外。
带血的香蕉:美洲人民的血与泪
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大大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距离,使得运输变得更加便捷。
1902年,美国取得了运河的开凿权。
然而,美国要求在巴拿马运河区驻军,严重损害了哥伦比亚的主权,被哥伦比亚议会否决。
对此,美国通过扶持巴拿马当地分离势力和武装威胁的方式,策动巴拿马独立。
而他的工具正是——联合果品公司,美国利用其对中美洲的控制,全面延伸到政治领域。
通过政治上的媾和,美洲人民的选择权被剥夺了
终于在1914年,一条带血——运河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运河开通后,美洲人民会松口气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中美洲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联合果品公司旗下的海运公司,其所属货轮均有昂贵的空调设备,可将温度控制于摄氏13度到16度之间,以延缓香蕉成熟。
陆运与海运均遭垄断,拉美本地的小蕉农、小水果公司根本无法生存,或任由所产的香蕉被以低价收购、或任由公司遭并吞。
为了保护运河的使用权,美国还开始通过驻军的方式随时镇压中美洲的反美起义,掌握经济命脉的联合果品公司扶持代理人进入诸国政府,近乎全面控制了中美洲。
同时为了创造农田,联合果品公司要么清理森林,要么排干沼泽地,以减少鸟类栖息地,并为香蕉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这种做法被称为“转移种植园农业”。
联合果品公司声称,飓风、疫病和其他自然威胁要求他们拥有额外的土地。
然而,实际上这意味着联合果品公司能够阻止政府将土地分配给想要分享香蕉贸易份额的农民。
中美洲诸国的政府成为了美国和联合果品公司利益的代言人。
不堪联合果品公司剥削的工人多次发动起义。
然而起义都遭到了当地政府的镇压。
为了更好地镇压罢工,联合果品公司甚至直接组建私人军队在种植园附近。
而一战后,黄叶病席卷了中美洲,香蕉大片死亡。
联合果品公司为了保持土壤肥力,维持利益最大化,竟任由土地荒废。
这使得中美洲民众和联合果品公司的矛盾更加尖锐,工人罢工此起彼伏。
为了维护联合果品公司以及美国在中美洲的利益,美国从1918年到1933年多次发动干涉行动,扑灭了各国的反抗。
洪都拉斯是美国直接军事干预的重灾区。
美国军队的一系列军事干预活动,就是臭名昭著的“香蕉战争”。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所描述的“香蕉大屠杀”也正是这件事。
“人们走投无路,形成个巨大的漩涡,渐渐向中心缩拢,因为机枪子弹仿佛不知餍足又条理分明的剪刀,正像剥洋葱似的将周边有条不紊地逐一剪除。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双臂呈十字平伸,跪在一片神奇地未遭践踏的空地上。”
联合果品公司:从辉煌到衰落
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危地马拉成为其中的先驱。
危地马拉民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扶持的政府,成立了民选政府,推行最低工资政策,保障工人的权利。
危地马拉总统阿本斯于1950年当选,他开启了危地马拉的土地改革。
根据阿本斯改革的方案,危地马拉政府没收了联合果品公司在危地马拉25万英亩的土地,分配给下层的农民耕种。
然而阿本斯的改革严重触及了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
1953年到1954年,联合果品公司通过游说活动说服美国推翻危地马拉政府。
此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为了防止阿本斯政府倒向苏联,美国决定扶持反对派政变。
1954年,美国中情局支持独裁者阿玛斯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的阿本斯总统。
危地马拉的土地改革就此戛然而止。
推翻了危地马拉的民选政府后,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各国私设法律、自定军营招募雇佣兵、肆意镇压工人罢工,扶持反动政府上台,全面控制了中美洲多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果品公司的统治开始受到挑战。
1970年,联合果品公司和美国机器公司合并为联合商标公司,依然掌控着中美洲多国的各方面。
但随着受到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公司管理不善以及竞争对手的“围剿”,联合商标公司面临了现金流风险等财务困境。
它诞生于“资本”,最后死在了“资本”手中,也算是一种轮回。
在90年代,联合商标公司改名为金吉达品牌国际公司。
到2019年,该公司的主要办公室搬离了美国,迁到瑞士。
联合果品公司近百年对中美洲的剥削和控制,造成了很多中美洲国家依然以香蕉等热带作物种植为主,经济结构单一。
大多数中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相比南美洲,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后续
20世纪70年代,随着联合果品公司的倒台,拉丁美洲的人民曾短暂地抱有一线希望,然而,这不过是一场简短的梦,黎明的曙光却依然没有到来。
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迅速填补了联合果品公司倒台后留下的真空,继续对拉丁美洲施加影响,这一影响几乎不亚于过去。
但香蕉没了,毒品来了。
拉丁美洲的噩梦还在,如今的拉美生产的可卡因和大麻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生产的毒品主要销往美国,约占美国市场全部毒品的四分之三。
这也算是一种报复吧?
拉丁美洲的”香蕉共和国“倒了,但毒品共和国又立了起来。
美洲人民的路还要走很长。